读书书法

秉均说“秉”

2018-12-14  本文已影响211人  刘秉均

吾刘氏老祖乃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间,自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府枣强县南门里民屯至济南府新城县(今山东桓台县)锦水之北泷水之阴后刘庄是也。

《刘氏宗谱》

清·乾隆元年岁次丙辰端月(公元1736年农历正月)八世祖 讳 永宣、永宦前编《刘氏宗谱》时确定十六世辈份上字“秉、秀、维”。老庄长支、次支、三支十六世皆用“秉”(大元三支用“秀”;冢子坡、道庄次支用“维”)。“秉”者,原意为“禾稻一把”,即谓稻把,《诗·小雅》:“彼有遗秉。”引申为“执持”:如秉笔直书,白居易诗云:“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亦引申位“执掌、主持”:如秉国、秉政、秉公办理;通“柄”:权柄,《管子》:“治国不失柄。”。故曰:“秉”者,既非“丙”、“炳”之通假,亦非其繁体或异体,更非所谓大写者也。“秉”如“丙”“炳”之柄者,盖言谬也。

《甲骨文书法鉴真》 《说文解字》

既清源,吾辈当书写工整耳。兹集字以供同宗爱好者研习之。

宋徽宗 瘦金书

北宋徽宗皇帝赵佶(1082-1135),书画光彩夺目,历代帝王中堪称第一。其书法信奉“书贵瘦硬”,用笔源于初唐薛氏,结体笔势取法于黄,揉入工笔院体画之勾线功夫,独创新体楷书“瘦金体”,其笔道瘦细有弹性,运笔挺劲犀利,且抑上扬下,抑左扬右,颇具秀美洒脱风骨,兼具行书舒畅风貌。

查士标  行书

查士标(1615--1698),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新安(今安徽休宁)人,明末秀才,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工诗文、书画,书法风格俊逸萧散,师承董其昌,纵逸处近米芾,亦善诗文,著有《书神堂诗》遗世。

郑孝胥  楷书

郑孝胥(1860年~1938年),字苏戡,一字太夷,号海藏,福建闽侯人,清光绪八年举人。其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是近代书家中很有个性特点的一位,形成一种清刚、遒劲、凝炼的风格。是“交通银行”的书写者。

于右任  草书

于右任(1879年—1964年),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中国近代书法家。其草书是怀素小草的继承和强化,解决了小草的碑化问题,系引碑入草集大成者。其草书用笔纯为中锋,线条较为纤细(尤比其行楷书纤细得多),而圆劲一如行楷,显然乃深厚魏碑功底之作用。其草书意义在于,他第一个将魏碑和小草书打通成一片,为碑学开创出一个新境界,为后人开拓了一条新途径,使后来的习碑者避免了许多盲目的探索,为二十世纪碑派书法大师。

刘炳森 楷书 刘炳森  隶书

刘炳森(1937年-2005年),字树庵,号海村,自号刘五先生。传统功力深厚,书艺向以隶、楷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书风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隶法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并参以姊妹艺术的某些韵律和情趣,加上文学素养,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

赵家熹  楷书

赵家熹(1948年—    ),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自幼喜习诗文、音乐、金石书画等,尤嗜书法,先后师从康伯藩、董立厦诸人。精于楷书,亦善行草与汉隶。楷书取法晋唐,主攻颜、欧,进而上溯隋晋,所作法度谨严,骨清神秀,自出新意;行草则师法“二王”一脉,近取宋元米、黄、赵、文诸家,所作注重点画之间的顾盼呼应,劲健隽雅。

陈庆爱  硬笔

陈庆爱,字旭套,号缓步斋主人。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分会研究员、学术理事会理事,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王渔洋》作者,自幼酷爱书法,先师法颜柳,又钟爱二王,后迷恋草书,苦学张旭、怀素、米芾、孙过庭,2007年不才后学为恩师编辑付梓《陈庆爱草书王渔洋诗词》。

孙元夏  楷书

孙元夏,后刘村人,自幼酷爱书法,临帖研古不辍,工小楷,师承“楷书鼻祖”钟太傅。曾在后刘学校任教,对后刘子弟规范写字影响颇深。

海亭    丑书

刘秉均,字海亭,号春雨居士,自幼酷爱古汉语,现学习文学创作、临习书法、钻研摄影。拙作乡土散文和鼓吹新闻屡见于国家、省、市、县报刊杂志。好读书,不求甚解;好鼓吹,不得要领;好卖弄,不厌其详。

是为记。

        (2018年12月14日寅时于翰苑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