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00《减法教育》

2022-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秋微凉vv

1.简介

减法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的能力做加法”,方法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常识。

在本书中,于老师将多年的洞察与实践和盘托出,帮助家长在功利化盛行的环境中保持理性:遵循教育规律,宁慢勿快,宁拙勿巧;尊重八大常识,智慧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提升成绩之外的软实力——自主学习力、自控力和想象力,塑造健全人格;夯实根基,在大语文时代获得受益终身的综合能力。

2.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于晓冰,扎根一线教学20余年,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通过减去不必要的负担提升学习效率。他在教学中奉行“三不政策”——不加课,不拖堂,不布置硬性作业,学生看似学时少,但往往能厚积薄发,实现逆袭。

3.问题❓

教育的本质和常识是什么?怎么通过做减法回归?

4.教育做减法,能力做加法

少留家庭作业,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效果会更好。

错误的握笔练字习惯,会形成肌肉记忆,难以改变。

教育中,没有把握时,宁慢勿快。

保护好孩子兴趣的星星之火。

把课上内容好好消化,不要只刷题。

每次只针对考试所做的窄化复习,只会限制视野。

多读书,多运动,几个感兴趣的领域深入钻研。

平时注意积累,注意扩展。

培养孩子审美能力,审美情趣。

带着问题听自己薄弱点讲解。

5.回到常识

常识一:父母比孩子更需要学习

家长,老师要引导孩子对学习充满热爱,充满兴趣。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看到孩子,就看到家长。

常识二:好的教育,都有边界感

孩子自己争取,而不是父母为孩子争取。

教育中拔苗助长,长期看未老先衰。

让孩子在上面阶段所什么样的事。

常识三:孩子才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

老师或父母包办,会剥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孩子树立学习是自己的事的观念。

好的教育是,无论孩子遇到什么挫折,都有自己承担的责任。

直接告诉孩子要完成什么就好。

常识四: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孩子要不仅阅读课内,还要阅读课外。

告诉孩子要为了有收获而去学习。无论学什么,未来都有用。

要找到少投入,多产出的方法。不用身体的勤奋掩盖头脑的懒惰。

常识五:逆袭不是天上掉馅饼

有范围广且有深度的积累。

有正确的方法。

人生是马拉松,平均分配体力。

积极的心态。

常识六:热爱是最大的内驱力

不孤立记概念,要整体线索梳理。比如假设情境。

知识不孤立,各学科老师要协同起来。

常识七:教育不等于管教

一件事,觉得有价值就去做,不管周围有没有人反对,是否一个人时。

教育是育人,不是育奴。

常识八:想象力不是培养出来的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新。

家长,父母不要伤害孩子的想象力。

6.除了关心分数,还要关心什么

分数,只是把事情做好后的副产品。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质疑的能力,规则意识,理想和志向,使用网络或者手机的良好习惯,自主规划安排假期的能力,乃至规划升学的能力。

有志向

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自己来到这世界上,为他人、为社会甚至为整个人类应该留下一点儿什么。

自控力

越早越好,减少他控,给孩子更多练习自控的机会。

生活方面,要尽量放手让孩子去做她能做的事。但要避免让孩子觉得返工是对她的否定。

学习方面,让孩子建立自己的学习节奏。比如预估作业时间 。

情绪方面,给孩子一个有安全感和爱的环境。

通过阅读,了解百味人生。

通过运动,让孩子明白道理。

规则意识

家长是榜样。

质疑精神

什么质疑?为什么这样质疑?

先找亮点,再提质疑。

网络手机

引导合理使用,比如查字典app。

假期做什么?

安排时间表。

做运动。

阅读书籍。

看电影。

旅行。

博物馆。

做家务。

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

择校

不焦虑。

升学志愿

尊重孩子的兴趣。

7.大语文时代

任何科目,都是考阅读。

阅读:读得快、读得懂和读得透。

每天阅读1万字,对比阅读,给孩子充足时间读闲书,打破知识间的壁垒,关注实事和生活。

学语文要培养语感

大量阅读→语感做题

孩子的辨识能力,就是在大量阅读中提高。

时时处处学语文,引导孩子思考,发现规律。

帮助孩子种下种子,写作是一件有趣,愉快的事情。

小学多背古文,喜悦的读,读出声音。古文常读常新,古今中外。阅读时,一边读一边写读书笔记,常思考。

在不同语境中学习文言文,借助工具书。

阅读现代文,要会抓关键句,提高预判能力,整个语块阅读。

把几篇文章反复理解透。

作文

能写,写好(结构立意,语言),好写。

从具体事件引申到一般的人生道理。

对于中考即将来临的学生,时间有限,更具操作性的办法是把历年的真题、各区的模拟题整合在一起,利用本文中所说的选题与审题办法,简单分类,想一想自己如果面对某一类作文题时该如何做,把最典型的作文类型写上两三篇,然后由此举一反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