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计划,分享我对幸福的理解

2020-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阿蓝闲聊
IMG_20181001_150436-900-383-1.jpg

开始

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将开始我的分享计划。

准备写下第一篇文章时,我有点紧张。因为我从小的性格就是不爱说话,和人沟通困难,这让我在生活和人际中遭受了很多困难,我不知道用文字的方式能否流畅的表达自己。

后来想想,其实这个计划就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汇聚成文字,分享出来。仅此而已,也没什么可紧张的,这个计划就从这篇文章开始。

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分享计划

“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英文直译:“伟大的人分享知识。”也或者可以译作:“分享是一种美德。”

我很喜欢这句话,但我找不到这句话谁说的了。

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中,所有的分歧,争端,很多是因为我们的交流不够导致的。这一点,是我逐渐意识到。

我出生在普通的中国农村,进工厂,打工,我的性格自卑,自闭,因为我从小不爱说话,一直到现在都饱受挣扎。

上班不爱说话,总是不小心得罪人,总是被人讨厌,最后不得不离开,不停换工作,我试图改变,却发现没什么效果。

我生活过的城市,北京,杭州,青岛,广州。

去过这些地方,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我渐渐明白,我性格软弱,无法做到凶狠。我只能努力做一个平和的人,去理解世界,去尝试着生存。

当我走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风吹在脸上,我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气候。我不得不和其他人一样,开始在陌生的城市生活。

时间久了,我不记得这座城市的人们和另一个城市的人们有什么不同。

我看到大家一样的要去买菜,一样的要上班,要早起,要应付,要担当。

即使跨越山河,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停止。只是在文化风格,一些形成的生活方式不同而已。

我以前上班的时候,曾经和不同国家的人有过短暂的交流,以下是我见到过的。

一名加拿大的中年男子,他在工作结束,要回家给孩子做饭。

一名在中国做平面模特的乌克兰女孩,她的母亲生病了,她因为在中国工作,无法回去,她难过的在工作时候哭泣。

一名来中国上学的印度年轻男孩,他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家乡的食物。

一名来中国上学的日本女孩,她非常有礼貌的和陌生人打招呼。

一名来自巴西的女孩,她下了班要去超市买菜。

一名来自法国的男孩,他要在中国旅行一个月,站在马路上,他在想中午吃点什么。

一名来自肯尼亚的男子,他要在工作结束后给家人通电话。

一名来自荷兰的男孩说,中国的馒头很好吃。

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

我发现大家都要吃饭,要聊天,要应付。我的视野也随着那些工作的时间,渐渐扩大。

我意识到,我们真的没有太多不同,我们都有同样的迷惘,同样的不知所措,同样对未来的期盼,以及同样对幸福的渴望。

然而在另一个场景里,我看到了让人沮丧的分歧。网络,以及各种平台上,人们互相攻击,互相狩猎。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会这样?

对于我这样敏感的人,我就更加小心翼翼,我担心因为一些文字的错误,而得罪了一些人。

我理清了一些思路,我们相互隔离起来,也不愿意去理解,分歧也就慢慢产生。或许是傲慢,或许我们本来就不打算去平和的思考问题,也许这是出于我们的本能。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傲慢的猜疑和隔离,只会制造更多的分歧,那不是一条通向幸福的路。

只有当我们开始分享的时候,我们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是我们最佳的生存方式。

我和很多人一样,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麻烦,后来自己阅读心理,文化,历史,社会,科技等方面的书籍,对世界和自我产生了很多从未有过的观点。

带着这些观点,我渐渐摆脱了过去对世界和自我的很多困惑。我也渐渐认识到,人类对于世界和自我的认知是多么重要。

当我们的烦恼无法解决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我们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出现了问题。

站在风中,我豁然开朗,尽管我依然难以和人交际。

在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思维和认知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我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分享出来。这样既能审视自己的观点,也能给需要帮助的朋友,提供一些思维的维度。

网友也给我评论,说我的一些观点对他们非常有帮助,所以我决定把这个分享计划执行起来,分享我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分享我对幸福的理解。

这个计划我一开始写的简介是“分享我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但是想了一下,这句话不够深刻。我们都有过共同的困惑,我们试图摆脱,目的却都一样,就是我们都在追求那个被称之为“幸福”的事物。

于是,我把简介改成了“分享我对幸福的理解”。

以上一些,是我开始这个分享计划的原因。遗憾的是,我并没有从这些思考中改变我这样不爱说话,交流困难的糟糕性格,我只能去尝试着做个平和的人。

世界和自我

我一直保留着对阅读的兴趣,我从这个习惯中获得了极大的益处。

尤其是在我阅读了一些心理,文化,历史,社会,科技等方面的书之后,我渐渐用世界和自我,这样一个外与内的两部分,去看问题。

认知

认知,我的理解,它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我们思维方式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当我们认为烦恼无法解决的时候,是我们对世界和自我的理解,也就是认知出现了问题,或者是陷入偏见,或者是陷入封闭思维的状态。

在开始思考思维和认知时,我发现身边很多人也和曾经的我一样,极少人能意识到,我们的思维和认知对我们日常的决策,影响如此之大。

文字

我目前准备了500多个话题,都是在平时随机想出来的,这些话题还在不断增加中。这些话题足够我写一段时间了。

一开始我准备每个话题录制视频或音频,从思维和认知的角度表达我的观点。经过几期的录制,我发现录制视频有很多问题。

1,录制视频需要大容量存储设备,写文字不需要大的存储设备。

2,视频上传,整理,做字幕,修改都没有文字方便。

3,视频音频都需要流畅的网络环境,不方便别人浏览,文字更方便阅读。

4,观看视频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很多时候是碎片化的,而阅读文字的时候,我们更能集中注意力,也能够进行连贯的思考。

5,我自己也能在写作过程,修补完善一些表述不充分的地方,以及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思考。

6,愿意搜索相关话题并阅读文字的人,也更愿意进行主动思考。

以上的一些,最终使我决定用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于是我就开始了写文章。

关于我

只要人类还在这个星球上生存,我们终将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前进不止。

我是一个普通人,从小喜欢看书,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穷,几乎无法接触到除课本以外的课外书。来到城市后,我发现城市里有书店,有图书馆,我可以在城市里找到海量的优质图书阅读。

我深深的感谢城市。

我现在每年的阅读量在30本书以上,这个阅读量不算多,我尽力阅读和思考。

我看书不太挑食,人文社科等等都会拿来看,没有特别关注某个领域。

我的阅读量很少,文笔也不好,我一边写,一边修改,希望能慢慢进步。现在我也意识到,自己读的书实在太少了。

我的思维和观点也难免陷入主观和不完善。我觉得还是要写出来,只有写出来,才有纠正和提高的机会。

我的性格就是这样,从小不爱说话,和人沟通困难。

我不敢去人多的地方。走在街上,如果有人经过我身边,我会紧张的发抖,浑身出汗。

我去超市买东西,我会感到头晕。

我不敢去饭馆吃饭,不敢去商店买东西,我担心老板认识我以后会和我打招呼。别人和我打招呼,会让我非常紧张难受。

我只能在购买必须品的时候才敢出门买东西,有时候没有食物了,躲在出租屋实在饿得不行了才敢上街买吃的。

尽管我在努力克服,但是依然难以改变。

我上班,就是天天闷着头不说话,因为和人说话让我感到很痛苦。

到了公司里,因为不说话,被老板同事各种看不惯。他们认为我不活泼,影响公司气氛,慢慢被老板,被同事讨厌,我只能不断的逃离。

我常常感到生活的艰难,我只能努力试着去生存。我现在尝试着做自媒体,写文章,做吃播。我发现对着镜头和写文章的时候,不用考虑和人交际的困难,如果我能因此维持生活,这样也挺好。

我只能这样努力的坚持。

我对幸福的理解

从小到现在,见过一些人,听过也遇到过一些故事。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我们都去珍惜这种独特,我们会变的更加快乐,世界也会变得更加多彩。

看了关于重度自闭症患者东田直树的纪录片,《自闭症少年的内心世界》,我非常受启发。
东田直树是一个90后,重度自闭症患者,他不能正常的走路,不能正常的说话,但是他的家人没有放弃他,鼓励他写作,他写出了《The Reason I Jump》(《我为何要跳起来》)。

小说《云图》的作者,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的孩子也是自闭症患者,他读了东田直树的书,深受启发。

这里还要感谢贴吧的网友,幸运的郑全红。郑全红大哥一直坚持在贴吧分享,关于亚斯伯格症,社交恐惧症等等相关的资料,是他的分享,我受益很多。

谢谢郑全红大哥。

一点一滴的事情汇聚起来,让我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我也越来越清楚,像我这样的社会边缘人,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维持生存。

回顾过去的日子,发现走过太多弯路。如果在那些弯路的旅途中,能够得到一些必要而有益的观点,也许就会离自己的幸福之路更近一步。

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会深深影响到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策。不同的决策,会使我们每个人走上不同的道路。

当我们长大后,各自踏上了不同的道路,在这斑斓的世界里夺路狂奔,我们渴望着幸福,却再也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我们变了内心,或者小心翼翼,或者愤世嫉俗。

我们都很渺小,生命也是如此的卑微,但这不妨碍我们思考世界和自我。从我们开始思考的时刻起,也许就是我们走上幸福之路的开始。

思考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幸福。

活着,就是幸福。

起风了,唯有努力试着生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