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
大家好,我是K叔。
高考结束一段时间了,高三的弟弟妹妹们(啊,原谅我叫你们弟弟妹妹,虽然我是K叔,但并不老哈哈哈)放松了、休息了、疯狂了、爽够了,是时候收收心,研究研究志愿,挑选挑选大学了。
我相信,每个准大学生,都对大学充满了好奇。
除了对陌生环境的期待,除了对新奇专业的期待,更多的,是对未来的社交关系期待。
在大学,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领导、老师、学长、同学、室友、社团成员、外校联谊的同好……
大学的社交,也与高中不同。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一位姐姐写给高三妹妹的信,信里,藏着每个家长对孩子,最纯粹的爱。
亲爱的妹妹:
姐姐在这里,首先祝贺你,刚刚经历了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高考。
前几天,你刚刚结束考试,就问我哪个国家好玩儿。
也是,当年的我走出考场,第一件事就是去染发、美甲、买高跟鞋。这种“终于解放了”的心情,我深有同感。
电话里听说你,这段时间玩儿的挺开心,姐姐也替你感到高兴。
但,释放过后,是不是该收收心,考虑下进入大学后的生活了?
现如今,你即将走进的大学校园,再不是当年的“青葱校园”了。
老话说的“进入大学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社会”,放到这个时代,也显得不那么准确了。
现在的大学,要复杂得多。
应该叫你们——社会实习生。
还记不记得你高一那年,从我这里借走《基督山伯爵》,看完后,说的那句:
朋友,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可以毁了你,也可以成就你。
姐姐想说:虽然你不能决定别人是什么样的人,但你可以选择什么样的人做你的朋友。
我非常爱你,多希望把这个社会所有的真相都告诉你。
但是,刀不扎自己身上不知道疼。很多事情你必须亲身经历了,才会有体会,才会长记性。
姐姐接下来说的这三点,你要牢牢记住。这样会帮助你,规避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少走很多弯路。
而这三点,如果靠自己去体会,很有可能让你对人性产生怀疑。
第一,好的关系都是吸引来的。
你喜欢看张爱玲的《小团圆》,姐姐就用张爱玲的生平经历,来给你解释这个道理。
张爱玲一生有过四个闺蜜。
第一个闺蜜是炎樱。
(炎樱和张爱玲在炎樱家屋顶阳台上合影)
她和张爱玲最终分道扬镳,是因为炎樱不仅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还无论何时,也全然不顾朋友的感受。
就在张爱玲生活落魄、心灰意冷的时候,炎樱给张写的信里,竟然是,夸耀自己赚了多少钱、自己多么美丽、多么受男人欢迎的事。
在朋友困难的时候,不伸出援手,还火上浇油,炎樱就犯了友谊的第一大忌:压迫。
做一个人的朋友,可以不锦上添花,也可以不雪中送炭,但万万不能落井下石、火上浇油。
如果这样做的人,无心,大可不必继续交往。若此人有意为之,你要记住:
“优越感”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对比出来的,也不是靠压迫别人,或者踩低别人得来的。
第二个闺蜜潘柳黛,在胡兰成狂热追求张爱玲,并写出《论张爱玲》之后,居然跟着写了一篇《论胡兰成论张爱玲》。
(图:潘柳黛)
原文里有这样一句话:
尤其张爱玲的脾气,在这几个人当中,比较是有点怪的。张爱玲的自标清高,不要说鲜花,就是清风明月,她觉得好像也不足以陪衬她似的。
事情一出,俩人彻底闹崩。
其实,潘柳黛对张爱玲的日常穿着、行为举止,颇有微词不是一天两天了。
有一次,潘柳黛去张家里吃茶。盛装迎接朋友的张爱玲,却被潘柳黛误以为是要去上街。
在张爱玲的眼里,这只是习惯,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但到了潘柳黛那里,就觉得是张在炫耀。
究其原因,是潘柳黛的自卑在作祟。
你不行,就觉得别人比你好的地方,都是在炫耀。这其实,是把自己的无力感,投射到别人身上。
与其妒忌,不如努力。
潘柳黛的行为,就是友谊的第二大忌:自卑。
之后的两个闺蜜,苏青和邝文美,都是被张爱玲的才华所吸引。
(图:苏青)
苏青创办的《天地》杂志,在1943——1947年,是张爱玲的天下。张爱玲因此获得自由发挥的天地。
苏青也乐得张的文采为她吸引更多的读者、在文学界建立更稳固的地位。
邝文美则因欣赏并爱惜张的才情和灵气,甚至不惜拒绝宋美龄的邀请,只为陪伴在张爱玲身边。
(图:邝文美)
张爱玲去世之前,也是一直是由她陪伴和照顾的。
由此可见,长久稳定的关系,靠的是共性和吸引。而不是压迫、捆绑、奉承,和一味的讨好,甚至是道德上的自我感动。
也许你会觉得,苏青和邝文美,对于张爱玲来说,是贵人,是人脉。
一个给她提供平台,一个给她提供帮助和照顾。
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姐姐接下来就要告诉你:
第二,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人脉
有一年我去摩纳哥旅行。
你记不记得,回来后,姐姐曾跟你盛赞过,一个女生的美貌和通透。
她和她的先生,是我在赛车现场结识的。
我今天要给你讲的是,他俩给我上的一堂课。
仅仅靠在赛车现场的交谈,虽然寥寥几句,而且不成体系,但即便这样,我也被这个女生的见解和认知,所折服。
可以说,她超过了我迄今为止能接触到的所有人。
我提出邀请他们夫妇共进晚餐,想多请教一些问题。出乎意料的是,他们以“难得他乡见同胞”作为理由,邀请我去家里。
我受宠若惊,买了一瓶比较贵重的酒作为见面礼。
晚饭过后,我们进行了一场,极具思想碰撞的谈话。
但当我提出“对国内某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形势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位少言的男主人给我的回答,我至今记得:
如果我回答你这个问题,答案的价值就超过了你今天带来的这瓶酒。
那一瞬间,我没有任何负面的感觉,相反很高兴。因为很快,我就明白了这句话背后,真正含义是什么——
当你不能再提供有效的价值时,又或者offer不出对方想要的东西时,你是得不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的。
我千恩万谢,离开后也再没联系。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没有可以和人家交换的资本,所以没资格要求人家给我提供资源。
男主人的一句话,对于姐姐来说,已经够本。继续交往,只会徒增彼此的尴尬。
关系的本质就是交换,这句话放在哪里都成立。
首先,千万不要相信“我什么都不图你”这句话,无论是对于友谊,还是爱情。
其次,无论你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先清点自身的价值和你所能提供的价值清单,再进行交换。
这样,无论什么关系,无论在哪个领域,你都会无往不利。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人脉”,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
你所在的领域,或者你能接触到的范围,那些所谓的“精英”或者“大佬”,也许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
但是,你千万不要为了认识而认识,甚至为了认识而巴结。
“见过”和“认识”和“熟悉”和“可以办事”是递进关系,而且是完全不同的四个概念。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大概也是因为,君子知道,深度的交往,势必要以非常的代价来交换。
还记不记得我给你讲过的“一个半朋友”的故事?
现在回想起来你觉得:
那一个朋友,能让自己的孩子,为主人公犯罪的儿子顶罪。
那半个朋友,能倾家荡产,为主人公犯罪的儿子担保。
是没有原因的吗?
人情,好借不好还。
说到这,姐姐觉得,还有一件事你必须知道。
交朋友,长久稳固的关系,靠吸引而来;
开门路,结果到达什么程度,取决于自身的价值清单。
但,无论是交朋友也好,还是开门路也罢,你必须要明白的一点就是:
第三,先确定方向,再建立圈子
中国自古就有几大商人类别。
无论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晋商;还是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的徽商;又或者是至今仍势头不减、日益壮大的潮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以商会友。
你可以这样理解:
如果你想赚钱,一定要找也想赚钱的人坐下来谈,才有可能想到致富的路子。
如果你想变美,一定要找时尚达人做朋友,才会耳濡目染,以最快的速度跻身潮流圈。
简单来说,你想谈恋爱,是不是要找喜欢的男生?如果让你随便找个男的来慢慢培养感情,你觉得结果会怎样?
尤其你过段时间就要去报到了。
初入大学,什么都新鲜。很多时候,一群女孩子,住到了一个寝室,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没记全彼此的姓名呢,就“义结金兰”、“姐妹相称”。
但是,如果大家目标一致还好说,如果有一个成天不上课、狂追剧的,又或者有一个成天不回寝室,到处泡吧的,这个时候,一心想毕业考研读博的你,管?还是不管?
所以,先确定自己的方向,再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这不是让你带有功利性的去认识人,而是应了那句老话“物以类聚”。
虽然古人曾说“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但你可以选择,不入鲍肆,或者进去待一会儿就出来。
写到这里,姐姐终于松了一口气。
我知道这三个真相对于你来说,可能看起来很残忍,但是,这真的会避免你走很多弯路,会让你少受到很多伤害。
最后,我再多说一句——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觉得,你会是特殊的那一个,又或者你遇到的人会是特别的。
因为,最禁不起试探和考验的,就是人性。
最后的最后,姐姐套用你最喜欢的《李延年歌》,把最诚挚的祝福,送给你:
希望你独立而不绝世,清醒而不孤独。
要记住,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就是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