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赏析——92.前身色相(惜春灯谜7)
其七(贾惜春)
前身色相总无成,
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
性中自有大光明。
(下期揭晓 上期谜底:风筝)
[注释]
红楼梦诗词赏析——92.前身色相(惜春灯谜7)
1.色相——佛教名词,指一切事物的形状外貌,旧时亦用以指女子的声容相貌,这里是借灯说人,把人的空有姿色、不能享受欢乐归于前世宿缘。佛前hd即长明灯,供于寺庙佛像前,灯内大量贮油,中燃一焰,长年不灭。从灯的堂皇外表(色相)来看,好象本该与其他灯一样用于繁华行乐之处,现在偏偏相反,所以这样说。
2.菱歌——乐府诗中菱歌莲曲,内容多唱青年男女的爱情。“不听菱歌”即“看破红尘”意。
3.沉黑海——入佛门表示永远与人间荣华欢乐隔绝,在世人看来,这无异于沉入到看不见一丝光明的海底。海灯悬于寂静孤凄的佛殿,外观也并不明亮,所以这样说。“黑海”,戚序本作“墨海”。墨海是砚的代称。
红楼梦诗词赏析——92.前身色相(惜春灯谜7)4.“性中”句——hd看似暗淡无光,内中自有光焰在。借以作宗教的说教。《六祖坛经·决疑品》第三:“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性,佛家认为人的自身中本来存在着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性”,问题在于能不能觉悟到并保持住它。这是赤裸裸的唯心主义宣传。大光明,又指佛。第二十五回写贾母为宝玉捐香油事,马道婆谓“西方有位大光明普照菩萨,专管照耀阴暗邪祟”,“这he 便是菩萨现身法像,昼夜不敢息的”。
[鉴赏]
在这首谜诗中,作者虽然借用了一些佛教语,如“色相”、“性”等等,但其用意显然并不在于劝人信佛,也不过是预示惜春的归宿而已。从她同样被归于“薄命司”之列并在判词中说她“可怜”来看,“性中自有大光明”之说,至多也只是拟写惜春将来前途绝望时自身的念头。难怪站在维护那大家庭利益的立场上的脂砚斋在读此谜时,联想到曹雪芹后半部原稿中所写的惜春为尼的悲惨结局,禁不住叹息道:“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岂不悲夫!”(庚辰本)实际上,她确是沉入了一点“光明”也见不到的“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