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林小说与诗文就爱看连载

秦岭,远去的虎啸(之一)

2023-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天润麓林
秦巴山间

:2023年是兎年,兔年吉祥,以虎搏兔。故本文以20000余字文,隆重分期推出以1964年家乡佛坪县最后出现的一只老虎为害乡人被杀掉的故事为主线,以话说的形式写了老虎在秦巴山地间与人类共生的历史,及老虎的生活习性、沦为濒危动物的关注以及2007年的正龙拍虎等素材为原创,敬请友友们指导)

1964年的初夏,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位于秦岭南麓深山的佛坪县境 内,一处山高林密的峁梁上,突然响起猛烈的枪声,紧接着,一声山鸣谷应的怒吼,令万物噤声。为此,陕西汉中地界上最后一只老虎,不,可以说是整个秦岭山中的最后一只虎——华南虎的身影,在人类的枪声中,不减生前雄姿的威赫,于山梁上被 数枪击中身躯不倒,虎势长久不散,为历史上人们闻风丧胆的兽中之王形象,定格成为大家眼中最后的、永远的剪影。

枪声响过好长时间,三位由当地优秀者组成的“打虎队”队员,才从隐蔽的岩石后面端着枪,小心翼翼地走出来,彪悍的身材,炯炯的眼神,目不转睛盯着山梁上那只老虎不倒的雄姿,及眼睛里仍射出的愤怒精光。

这时人们的几双脚步一点点向前挪动、靠近,即使脚下不慎踩断枯枝的一声响,都会使他们紧张的神经高度绷直,就连那几条凶猛的猎狗,这会儿也是一反常态,缩在人们身后,狺狺哼叫着,畏葸不前。唯有最勇敢的那只带头猎犬,还冲在人们前面两步远的地方,仗胆似的不停摆着尾巴。

“打死了!”“好像是打死了!”大家悄悄地、互相问询着,籍以壮胆。

半个小时以后,人们终于来到这只死虎身旁。一个人毛着胆子,伸出手在褐黄色的老虎身体上触电似的摸了一把,赶紧缩手又攥紧了枪,见无任何反应,只觉得老虎身体上还尚存余温。

再一推,轰然倒地。

“死了!真的死了!”

一刹时,人们举着枪,大声欢呼起来。一两天来艰难而提心吊胆的追踪、伏击,和这只老虎斗智斗勇,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大家脑子里那根弦一下子松驰。有人激动地泛出了泪水,这个决定性的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

虎,历来被人们称为百兽之王,据专家考据,古代中国的老虎可能存在200多万年。在传统历史文化中,老虎已成为一种广泛的文化象征。无论正统还是民间,老虎的形象和威势已深入到人们长久的记忆里,各种成语词汇,俚语俗言,故事传说,蕴涵引申,只要涉及到虎性,就会牵扯出老虎的形象和喻意,传之弥远。汉中位于祖国大陆的中心地带,这里北有秦岭,南有巴山,俱是高山大岭,深林峡谷,不仅人文历史文化悠久,而且气候温润,生态环境素来植被丰茂,绿意盎然,历史上地广人稀,原始森林密布,有些地方至今亦无人迹,这就给各种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滋养地,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而老虎作为食物链顶端的肉食者,必然择宜生之地而居,于是秦巴山地间的广袤区域里就成了它们称霸自然界的场所,且与人也相纠缠相争斗达数千年,遂产生无数人虎之战的故事,直到公元1964年的最后一个春夏之交。

汉中关于老虎远久的文字记录,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曰:“鲂嶼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其后在无数的历史传说描述的文字记录中,处处都有老虎的存在。据(清.嘉庆《汉中府志》)“拾遗”篇引《华阳国志》文:“秦昭(襄)王时,白虎为害,自秦、蜀、巴、汉患之。昭王乃重募国中能杀虎者,邑万家,金帛如之。于是,夷朐X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乃作白竹弩,如高楼上,射白虎,中头三矢。白虎常从群虎,瞋恚,尽搏杀群虎,大吼而死。昭(襄)王嘉之,曰:‘虎历四郡,害千二百人,一朝患除,功莫大焉。’欲如约,且嫌弃夷人,乃刻石为盟,复约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伤人不论,杀人不死;秦犯夷,输黄金一两,夷犯秦,输清酒一壶(钟)。”可见当时虎患为烈,一国之君亦重视,亲许以重金诚诺招募举国之能人消除虎害。

又见以上同篇中选自《玉堂闲话》一则故事:说是秦代有一平民,姓王名行言者,以经商为业,贩卖食盐于巴、渠二州一带,路经汉中。而秦巴山地间危峰峭壁,羊肠鸟道,沿路少有人烟。经商之人经常野宿路眠,难免不遇鸷兽,食啖行旅之人。这王行言往往集结青壮年十余人才敢同行,身负包囊,个个手持武器利刃,以备登山路上防卫。这一天,才刚走上山中险道,就遇上一只猛虎追来。王行言赶忙闪避,却不防那虎偏来噬他,在人群中将他一口噙住,衔去。同伴中立时呐喊,举了棒杖、利刃相救,喊声震慑山川。终于在数十步外,将行言从虎口夺出救下,身上早有几处虎伤,只好负痛前行。到第二天时,那只老虎又追了过来,虎视眈眈,仍然盯着王行言不放。大家便持了武器,将行言围在中间,保护着他。到了深夜众人疲惫之时,那虎大吼一声,跳入众围之中,再将王行言啣走。众人又赶忙追逐,才将他夺回。身上早被那虎抓攫、咬伤不计其数。

复又前行,那虎始终跟在前后左右,或跳于左,或跃于后,瞅准王行言一人走单,又被一口咬住拖走,最终没有救得回来。而那老虎却始终不伤同伴其他人,偏偏瞅准王行言,费尽虎力,终于捉住他食肉充饥,不知是何冤报也!

冬日牧牛

之后在唐、宋时期,秦巴地区汉中的老虎籍以其威名已进入很多文人名士的绝妙好词。宋代大诗人陆游在他48岁时远离家乡,慷慨从军,来到当时的抗金前线南郑 ,于军务间隙,畅游汉中大好河山,他一手运笔慷慨赋诗,一手挥剑勇猛刺虎,不愧军中剑魂诗翁。诸如“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积雪满貂裘。”“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等诗词都记述了当时诗人张弓持剑,射杀猛虎的惊险情节。

及至清康熙年间,官人王士祯至秦岭出汉中入川北去成都,在他所著《蜀道驿程记》中:“竞日出没荒草中,土人云:本地多虎,日高结伴始敢行”;云阳“百十里遇虎,众列炬噪逐,久之 乃去。馆人云:此地至宜城最多虎害,日暮无敢行”。可见千里蜀道上,虎已是行人途中的忧患。

在民间的老百姓称谓里,人们谈虎色变,老虎被称为“斑子”,或者叫“烂草黄”,盖因为这凶物一身黄色的斑毛,为以代指;人们进了山林, 为避虎讳,手中伐木的斧头不能叫斧头,而叫开山子,可见人类对老虎的敬畏。(待续)(本文参考了汉中学者、作家黄建中、贾连友等撰写老虎的文章,一并致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