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了秦国的欲望,朱己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关键要保住韩国!
当秦国联合魏国,将要进攻韩国的时候,韩国的大臣朱己对魏王一番精辟的分析,让魏王看到了秦王的险恶的用心。
同时,也让魏王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能保存住韩国,对于魏国和韩国,就会产生双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呢?
朱己的这番言辞,可谓是精彩纷呈,论据充分,中间的道理,也是环环相扣,使人不能自已!
朱己说服魏王,是很有条理性的。
他首先从秦国的本性入手,让魏王认识到和自己合作的伙伴,是一个没有信用,不懂礼仪德行的人。
秦国有着戎狄一样的习俗,有着像虎狼一样的心,贪婪暴虐,追逐利益,没有信用,不懂礼仪德行。倘若对他有利,就不会顾及亲戚和兄弟的亲密关系,如同禽兽一般,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
魏将与秦攻韩,朱己谓魏王曰:“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朱己同时列举了秦昭王的一些不义的行为,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穰候本来是秦昭王的舅舅,没有谁的功劳比他大,结果被放逐了;
他的两个弟弟没有犯下什么大罪,秦昭王却两次将他们的封地给剥夺了,对待自己的亲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对待仇敌之国呢?
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此于其亲戚兄弟若此,而又况于仇雠之敌国也!
朱己的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更具有说服力。
我对此十分的困惑,难道大王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吗?如果魏国不顾及到这一点,那么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自己,所以,大王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
“今大王与秦伐韩而益近秦,臣甚或之,而王弗识也,则不明矣。群臣知之,而莫以此谏,则不忠矣。
朱己接着分析了韩国当前的局势,韩国现在凭一个女人辅佐年幼的国君,国内又大乱,所以是很难抵挡强大的秦国和魏国的军队的。
所以,朱己得出的结论,韩国一定是会灭亡的。
但是韩国灭亡,却不会给魏国带来巨大利益的,相反当秦国占领了原来郑国所有的土地,那么就会和魏国的都城大梁相邻。
有着强秦在家门口,整日的虎视眈眈,那么魏国会安全吗?
所以说,魏国虽然得到了被韩国吞并的故土,却又遭到强秦的迫害,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也是一目了然的。
今夫韩氏以一女子承一弱主,内有大乱,外安能支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破乎?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
紧接着,朱己分析了,当韩国灭亡,下一个进攻的目标一定是魏国。而且这不是危言耸听的,是有真实依据的。
朱己首先分析了,秦国是不会攻打楚国和赵国的。
秦国要攻打强大的赵国,是要翻越大山,度过黄河,穿过韩国的上当,这样才能攻打赵国,这是重蹈阏与败北的覆辙,所以秦国必定不会这么做。
“秦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且便事;便事,必就易与利;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是何也?夫越山逾河,绝韩之上党而攻强赵,则是复阏与之事也,秦必不为也。
秦国倘若讨伐楚国,就要取道涉谷,走三千里的路,前去进攻险要的关塞,所走的路太远,而且所攻打的目标又太难,所以秦国也是不会涉险,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的。
伐楚,道涉而谷行三十里,而攻危隘之塞,所行者甚远,而所攻者甚难,秦又弗为也。
因为秦国仗着自己国力强大,必定还会再生事端,秦国要生事端,就必然本着简单,而且有利可图的事情去做。
所以,燕国和齐国也就排除在外了,那么当韩国灭亡以后,按照秦国的本性,除了攻打魏国,不会再攻打别的别的国家了。
故曰,秦必不伐楚与赵矣,又不攻卫与齐矣。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矣。
当秦国占领了韩国的郑地以后,就会如虎添翼,因为秦国拥有郑地,就获得了垣雍(yuanyong),当秦军就会毫不犹豫地挖开荧泽,用水淹灌大梁,大梁必定会灭亡。
秦有郑地,得垣雍,决荥泽,而水大梁,大梁必亡矣。
朱己的话是有一定分量的,而且分析的也很到位,同时,希望魏王能够认清眼前的局势,放弃和秦军的结盟,同意楚国和赵国的协约,这样利是大于弊的。
因为按照秦军的脾性,秦军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不把天下的军队消灭干净,不使天下的人臣服,秦王是不会罢休的。
所以,楚国和赵国,还有韩国是会一起讨伐秦国的。
以臣之观之,则楚、赵必与之攻矣。此何也?则皆知秦之无穷也,非尽亡天下之兵,而臣海内之民,必不休矣。
保存韩国,是当务之急!这样向韩国索要原来的故土,韩国必定是会献给您的!
这样一来,不必使百姓劳苦,就可以将故土收回,这是要大于与秦国一起讨伐韩国的功绩呀,同时也避免了和强秦相毗邻的祸患。
是故臣愿以从事乎王,王速受楚、赵之约,而挟韩、魏之质,以存韩为务,因求故地于韩,韩必效之。如此,则士民不劳而故地得,其功多于与秦共伐韩,然而无与强秦邻之祸。
朱己同时对能够保存住韩国,是对魏国有好处的,做了一下美好的憧憬。
这个愿望其实是能实现的。
当韩国得以保存,魏国就能得以安定,天下的诸侯都能获利。
假若可以将韩国的上党于共、莫两地相通,两国的通使之道就可以开通了,随后设个关卡,对来往的行人索取赋税,这是因为韩国把上党交给了魏国,作为重要的抵押。
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出入者赋之,是魏重质韩以其上党也。
魏国同韩国共同分享赋税,足可以使国家富强,这样韩国必定感谢魏国,爱戴魏国,重视魏国,敬畏魏国,韩国必然不敢背叛魏国。
共有其赋,足以富国,韩必德魏、爱魏、重魏、畏魏,韩必不敢反魏。
如此一来,韩国就是魏国的一个县了,魏国得到了韩国,那么就可以保卫都城大梁了,河外地区必定会得到安宁。
韩是魏之县也。魏得韩以为县,则卫、大梁、河外必安矣。
其实,明白了秦国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朱己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他成功地让魏王认识到,和秦国结盟,是助纣为虐,保存住韩国,才是魏国得以得当安宁和强盛的保证。
参考文献:《战国策•魏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