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大益于传承
昨天从九华山拜完地藏王,感受了一下“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愿力,便直接开车到了黄山,甫以入驻,就安排规划时间,我构思撰文读书,儿子开始写周末的作业,早早上床休息,今天一早起来,早饭后七点便开始行动准备登黄山。
儿子小学语文刚刚学到黄山,兴致勃勃的和我说五绝三瀑、仙人指路、奇松怪石,我和他说明朝有一个姓徐的旅行家,游遍名山大川后由衷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就是说看过黄山归来就不用看其他山了,再加上今天正好是重阳,最宜登高,所以登山前气氛就已经烘托的煞是到位,我们满怀期待。
黄山景色瑰丽壮美,身处其中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八点开始到下山一点半,疲累至极,但儿子一路紧跟,表现的让我很欣慰,”无限风光在险峰“,此等山河锦绣本身就是一幅经纶图,没什么比身处其中更好的教育了。
我计划每个周末带儿子出行,以杭州为中心方圆六小时车程的地方全部都要游遍,暑假出国,寒假到需要坐飞机的地方,九年之内足迹踏遍祖国各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把山海丘壑装到胸中。
因为我笃信规划的力量,且是从中受益的践行者。
细细回望,这些年颇为迅猛的成长,本质上是制定计划并完成,且完成的效率逐级提高。
从最初喜好设置终极、高大且在云端的目标(幻想),到现在最多一年并倒推至月、周、日的有条不紊,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都收获极大,尤其值得欣喜的是现在的我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每天的时间记录是生命的归处,反省日志就是最真实的、最直面内心的心灵对话,而写作是大脑与外界互动的痕迹,让我自己更谦逊、更平和、在踏实前行的同时更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
希望自己一年后是什么样,从形象、健康、工作、学识、家庭和社会关系上分析规划,每天按部就班完成就是,多简单,做好能力范围内的事,至于意外,事实上,如果真能“先为己之不可胜”,意外往往会变成馈赠。
我喜欢这种掌握生活的从容,也感谢活在这种状态下的自己,并确信将来会越来越美好,也越来越感谢自己,这样我每天都满怀感恩的迎接新的朝阳并很认真的活着。
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事儿都是熟练工种,规划也一样,当傻乎乎的、啥也不想的持续成了习惯,就不再是“坚持”了,因为坚持多少带着不是很情愿、被动的意味。就拿记录时间这事来说,其实一开始不需要考虑怎么记,或是记录了可能得到些什么,就像机器似的记录,不带情绪,越客观越好,记着记着会有那么一刻感觉就来了,关于时间的大脑回路被塑造完成,效率就提升了,习惯就养成了,也能慢慢体会到感知时间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日复一日,感知越来越精微,即便是一大早起来就外出奔波到深夜才回家,坐在书桌前记录时,就像放电影一样,时间的去向会很清晰的在脑海里回放,就像是一个旁观者,可以总结得失,改善不足,然后反省日志很自然的在纸上流淌出来,第二天在不足的地方就会下意识的提醒、约束自己,就这么每天哪怕是最细微的进步,日积月累,将我打磨成梦寐以求的模样。
人这种生物除了懒惰是与生俱来的,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优点都需要修炼才能拥有,而修炼的过程其实就是习惯的养成。我可以斩钉截铁的说,人类所有的优点又需要变成习惯才有价值,即使是“爱“这样一个亘古就有、仿佛生而有之的技能,事实上也必须通过不断的在事上磨砺、在具体的场景中修炼,养成习惯,才能转化成行动。所以不要奢望自己的天性能引领自身抵达幸福的彼岸,想要什么,得凭本事拿,因此如何把自己打磨成精才是毕生的事业!
一切都是对大脑的塑造。
教育的本质便是如此。
决定一个人可取得多大成绩的因素有很多,胸怀气度、坚韧不拔、文韬武略、谋臣猛将,还有运气,而且成就越大,运气的作用就越大,但深入思考就会发现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可归根于一条:见识!
行走坐卧皆是修行,生活点滴都是教育,营造场景、潜移默化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