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心理防御机制,也有你想象不到的好处
这段时间在看《梦的解析》这本书,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所著。
正如你所想象的,睡前读它对很多人来说具有一种催眠作用,在非专业和不感兴趣的人眼中,它是晦涩枯燥的,可若是对于释梦有一定的兴趣并耐心看下来,也能找到一番趣味,开阔另一番眼界。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潜意识”与“心理防御机制”这两个词。
弗洛伊德认为:
人的潜意识包括了大量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尤其是性欲望,但这些欲望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这种潜意识一旦进入意识,所被人察觉,便会引起焦虑。
虽然,很多时候,对于那些违背社会道德的潜意识,我们会不自觉忽略并回避,但在实际生活中,潜意识依旧会影响到我们的一些行为。比如口误、笔误等等,在这位大师看来,都反应了我们的潜意识,梦也是如此。
当潜意识中的一些黑暗面,被自己所意识到,为了躲避它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焦虑与困窘,心理防御机制便启动了。
问了几个好友,从他们那里发现,大家对于心理防御多数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看法。
心理防御,望文生义,最明显的释义就是说在心中加上一道防止其他人进入的城墙,看似保护了自己,实则也封闭了自己,隔绝了自己与外界的正常交流。
不可否认,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尤其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类来说,有时会给人一种心寒的感觉。可若是能从其他方面多想想,也许这些所谓的烦恼会迎刃而解。
首先来看心理防御机制的含义: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临紧张或压力情境时,其内心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这时个体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一些策略来摆脱烦恼,减轻内心的不安,那么所采取的这些策略就是属于心理防御机制。
既然是为了减轻不安的情绪,那么自然会有其积极的一面。接下来从正面角度看看这些策略,是否会让你产生不一样的思考。
防御机制的种类有很多,在这里主要介绍两种:
1.退行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你正在专注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中,这时旁边的同事忽然大叫了一声,并从座椅上跳了起来。你会是什么反应呢?
我想大多数人的下意识反应都会是不自觉上吸一口气,耸一下肩,被这位同事吓一跳吧。在这里,使用的就是退行策略。
退行是指在面对紧张情境或遭受挫折时,用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幼稚方式去应对,退化到一种不那么成熟的状态。
简单的说,我们成年人受到惊吓后的反应就是小孩被吓到的缩小版,只是没有小孩那么明显和夸张。
这种与成熟不大相符的表现就是对于心理防御的解释。通过退行,我们被惊吓的情绪表露在外,缓解了内在的恐惧。毕竟外在的释放要比自我的压抑,更能产生效用。
2.合理化
合理化是另一种防御机制,它是指人们在达不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想出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得到合理的解释,从而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甜柠檬心理”和“酸葡萄心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两种心理总结起来便是:提升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贬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争取让自己的心理得到最大程度的平衡及满足。
虽然,这两种心理看似在自欺欺人,但换个角度想一下,这样的安慰是不是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好处呢?当然所起到的正面效果是在合理化的前提下。
如果你总是心心念念自己得不到的东西,甚至到了梦魇的程度,或者对于你已经拥有的东西各种挑剔、嫌弃,那么你会永远处于失望和负面情绪中,久而久之便危机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
看到这里,我想你应该也会慢慢明白,包括退行与合理化等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在内,其实我们不必一味将之视为逃避,认为使用这些防御机制的人就是怯懦的体现。
殊不知,使用这种方法,也可以是为了稍微减轻自己身上压力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防止因心理承受不住,而产生意外的伤害。
所以,可以说,对于心理防御机制,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是在于一个“度”。
适度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面对我们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即使无法直接解决问题,可最起码对我们的心理健康能带来一定好处。
但是,也不要忘记,凡事都是物极必反。如果你在什么情况下都使用心理防御机制,那就像一只把头埋在沙里的鸵鸟,虽然暂时能够躲避飘扬的风沙,但长久以往,要么处于始终停滞不前、走出沙漠遥遥无望的状态,要么被累积的风沙掩埋。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是一种悲剧。人亦如此。
我相信,没有人的天空始终是鲜艳多姿的,总有或多或少、或远或近的黑暗面出现过。所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即使潜意识进入意识中,也能坦然面对,并合理使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来促进自我的成长与进步。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美好等待我们去发掘,凡事留些度,不要太过偏执,不管未来如何,让当前的自己陷入无期死胡同最不可取,想不通的时候就转个方向、拐个弯,总能柳暗花明。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