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6/7章总结

2019-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不戴帽子的米兔

六、决策的要素

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他们重视的,是分辨什么问题为例行性的,什么问题为策略性的,而不重视解决问题。他们的决策是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的少数重大决策,他们致力于找出情势中的常数。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什么时候应依据原则做决策,什么时候应依据实际的情况需要做决策。最费时的不是决策的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

(所以有效决策一定要可视化,一定要落地可执行)

决策的五个要素

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常犯错误:

误将“经常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发问题”;

误将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因而仍旧应用旧原则;

对某些根本性的问题的界定似是而非;

只看到问题的部分,没看清全貌。

七、有效的决策

个人见解和决策的关系

决策的过程往往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从其本人的见解开始的。所谓见解,乃是尚待证实的假设,见解不能获得证实,就毫无价值可言。但要确定什么才是事实,必须先确定相关的标准,尤其是有关衡量标准。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求先有若干种不同的衡量方案,再自其中选取最适当的一种。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这是决策的第一条原则。

为啥该有反对意见

唯有反面意见,才能保护决策者不致沦为组织的俘虏。

反面意见本身,正是决策所需的“另一方案”。(对手对你最真诚)

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象力。

什么时候需要决策?

有效的管理者还得再问最后一个问题:

我们是不是真需要一项决策?

是因为有时候不做任何新决策,可能正是最好的决策。做一项决策像动一次外科手术。任何新的决策都不免影响既有的制度,因此多少得冒风险。

如果继续保守成规情况就会恶化,那就必须做出新的决策。遇有新的机会来临,而且这新的机会至关重要、稍纵即逝的时候,也必须立刻做出新的决策。

我们通常所做的决策,大部分都介于必须做决策与可以不做决策这两者之间。对这类问题,虽不做新决策我们同样能够生存,但有了新决策,情况也许会变得更好。需要比较:

做了新决策,可能有什么收获和风险;不做又可能有什么损失。

比较的原则:

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

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总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能够做有效决策,必须能够承担责任,光是服从命令行事不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