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初尝“感同身受”

2017-03-10  本文已影响12人  弥小木

情景再现:

昨天幼儿园放学回来。

妞耷拉着脑袋对我说:

妈妈,我和你说件事。

我:嗯?

妞:今天在幼儿园徐(幼儿园玩得比较好的小朋友)把我弄生气了两次。

我:为什么?

妞:她说我大笨蛋,还说我小不点。

我:她为什么这样说呢?

妞皱着眉头说:因为我洗手慢了,她就说我是小不点。她骗我好几次,她老是和我说,那里有什么,结果我跑过去一看,都没有,我上当了,她就说我是大笨蛋。

我:你们好像都有叫小朋友“小不点”吧?

妞很急地说:可我从来没有叫过她“小不点”啊!

我:喔。那你下次看看她说谎的时候,表情有什么不一样?

妞:看不出来,她表情都一摸一样的!

看着你着急的样子,我抱着妞说:

她说你是大笨蛋、小不点的时候,你很伤心难过是吗?

妞:不是的,我不伤心,我是很生气!

我急忙说:喔,她说你是大笨蛋、小不点时,你很生气。

抱着妞过了一两分钟,我问:那现在好些了吗?

妞:没有,我想哭…

我心里想着,有必要哭吗,换以往,我是直接说这有什么好哭的,然后就不理她了。

这次我抱着妞说:那你哭吧。

然后,呵呵,真的哭起来了,哭得还很伤心。我抱着妞,背着她的脸,忍不住笑了,是的,当时觉得她这样真的哭起来,很好笑。还好没有让她看见我笑。

抱着哭了几分钟,我问:现在好些了吗?

妞:没有,妈妈,我等下可以看会电视吗?李老师那个文章,我可以只读一遍吗?

我愣了一下,这两件事好像和你现在哭的事情,完全没联系吧?这思维跳跃得可以。想起以往有因为其他事情哭的时候,有给妞看会电视,作为安慰。想来这次是想要同样的待遇。但是老师那个文章,前一天是要求她念了两次而已,她还真会趁机提要求啊。

总结:

对妞提出的要求,最后我说是两码事,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有时间自然可以看电视。不生气了,就开始去做自己的事情吧。

再来说“感同身受”,回顾我和妞的对话,我到最后才对她“感同身受”了两句,而且还偏离了意思,她是“生气”,我却理解为她对好朋友那样说她“伤心难过”,幸好,她自己会清晰表达出来,我才没有继续会错意。

前面的那些对话,都是我个人的评判,是很不自觉地就加进了自己的一些主观想法。比如“小不点”这个称呼,平时妞幼儿园小朋友都是互相叫来叫去的,给我感觉,对她们而言,这是个带着玩笑意味的昵称,听着她们互相叫着“小不点”,很有乐趣的样子啊。想不到,她玩得比较好的小朋友这样叫,她就不能接受了。

其实一开始,我只要认同她的情绪—很生气。表达认同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她同学会那样叫她,下次再恶作剧什么表情之类的,她自己以后会有方式去处理,当时妞和我说的时候,我只要表达同理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废话啊。

而且令我汗颜的是,妞一开始就清晰明确地告诉了我:我很生气。而我却按自己的意思理解了一遍,加上了自己的感受“伤心难过”。幸好,她再次明确表达,及时拉回了我。并且她哭的时候,我觉得好笑…

这次,我没有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只是在结尾时表面上过了一遍。

感受:

我离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太容易从大人的视角去看问题,以后要多从妞的角度去看问题,也许就更能体察她的情绪了。也感谢她会和我分享她的小情绪。期待下一次,我的进步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