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2日读书笔记

2023-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龙套哥萨克海龙

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2360小时,第2291日

阅读《从黎明到黄昏》

首先使用乌托邦一词的人是托马斯 · 莫尔爵士,他在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一年前写作并发表了他那本著名的著作。他根据希腊文中意为“不存在的地方”的词根创造了这个词。从此,在所有的语言里,这个词都用来指理想的境界。乌托邦式这个形容词带有“不可行”的另一层意思,但是这一含义并没有阻碍自莫尔以降的各位作家设计各种幸福的社会( 593 >)。

三人在一条原则上意见是统一的,而西方对这条原则很晚才采纳,即人人都应该劳动。如果能实现这一点的话,康帕内拉估计每人每天工作四小时就足以使所有人过上好日子,剩下的充足时间(他建议)大家可以去听课进修。

乌托邦之所以完美无缺,是因为假定人们会自愿服从合理的要求。固然,如果一个社会的多数人无须为基本的生存而挣扎,少数人也不用为财富和荣誉而竞争的话,那么,社会的和睦和友善是有可能成为现实的。

文艺复兴晚期,人的期望开始发生变化,也因之改变了文艺复兴原来的信条,即:汝当模仿并崇拜古人。造成这种世界观变化的一套思想被称为反文艺复兴。古人过时了,而现代这个词,除了“当今”的意思之外,还获得了大为褒扬的含义。“进步”、“最新科学”、“先进思想”、“最新”,这些成了这种文化变化的永久标志。对这一文化变化并非人人赞成。

乌托邦主义者的错误在于他们以为,只要世道公平,人们就一定会通情达理;这些深明事理的人能保证任何体制都能顺畅运行。关于这一点还需要详加阐述。人们通常认为乌托邦是不切实际的梦想,这其实是一种错觉。乌托邦的作家任愿望和幻想尽情驰骋,设想出了一些确实行得通的体制。现代的福利方案和“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乌托邦的缩影。

乌托邦的遗产可总结为五点。第一,社会平等比等级制度更加人道。(在这一点上,反文艺复兴者的观点与柏拉图大相径庭。)第二,不劳者不得食,荣誉也要靠自己争取。第三,统治者应该由人民选出,这样人民才会心甘情愿地服从。第四,结婚、离婚应酌情办理,婚外情并非唯一的解除婚姻的理由。第五,现行秩序并非上帝所定,不能改变,亦非因原罪而注定罪恶。清醒的思维和坚强的意志能改善人类的命运。人文主义者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世俗的目标是正当的。

乌托邦的道德观证明,现代批评家不断地抱怨科学虽然大大改进了物质生活,但未能在道德上发挥同样的作用,这种看法是多么的大错特错。

正如巨人的膳食需要宰杀上千头牛一样,不断地提及身体器官的功能和对它们的需要的满足只说明一个问题:人的生命,包括所有更高形式的努力的基础是肉体。“肉欲”是拉伯雷用来攻击僧侣禁欲主义理想的一种方式,禁欲只能是理想,因为(从伊拉斯谟和路德身上可以看出)修道院的现实生活完全不同

在蒙田生活的那个时代,许多人认为只有自己掌握直接来自上帝的真理,彼此之间为此争得不可开交。蒙田思考了广泛的事实,探索了自己的内心深处之后,努力阐述后来被克伦威尔精辟地提出的道理:“看在基督的份上,请好好想想自己是否可能错了

事物的复杂性、思想和意志的多重性、结果的不确定性需要人不断地修正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这并不是说在莎士比亚之前,剧中的人物都像“纸板”一样没有生气。他们绝不只代表抽象的东西,像中世纪的戏剧由演员来扮演“罪恶”。但是这些角色比较单薄,他们行为的变化都是由他人的行动引起的,而那些人也受到彼此行为的制约。剧作家通过这种矛盾冲突来描绘人的各种热情及其造成的致命后果。

莎士比亚三分之二的生命是在 16 世纪度过的。那时的他是个受人欢迎、收入颇丰的剧作家,在同行中很受钦佩,也遭到一些嫉恨,但与一个竞争对手本 · 琼森成了朋友。

翻出 16 世纪那一个莎士比亚的这些缺点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文化史上一个容易被忘记的事实,它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表现了文化史中一个不断重现的重要现象:不同的时代对于同一个人或作品的评价截然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品味的陀螺”,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借来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