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过后

2017-12-22  本文已影响225人  扛上步枪
《芳华》过后

近日冯小刚导演的《芳华》成了影界热评。同事之间,媒体之间,微信微博之间众说风云。批判声,叫好声,同情声,赞叹声,婉惜声……各种声音都有。不管哪一声传递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在目前这样一个世俗的社会了,要知道传播一种正能量该有多难?
一:男主角刘峰。我们现在主流思想中,典型的傻瓜。
男主角刘峰,青春无私,雷峰般人物,谁看见都是好人。工作不嫌苦不怕脏,一位舞蹈演员还管抓猪。我想也就那个年代才会有那样的人。仅仅因为爱了一个林丁丁做了一翻爱的表达,仅仅是一个拥抱,就从英雄成了流氓。但仍不忘初心,又参加自卫反击战,依然成了断臂战斗英雄。生活的艰辛让他成了书贩却被扣车,还无奈。最终妻子跑了,病了。这就是一个英雄好人的垂暮,上天却未给一滴的眼泪!却把我的泪夺眶而涌。
活雷锋荣耀没有让他高傲,挫折没有让他沮丧,断臂没有让他沉沦,妻子的抛弃没有让他愤怒,生活的艰辛没有把他压垮……似乎一生平庸,却分外显得高大而不平凡。
有的人看完后,对刘峰的诠释和体会是"好人不能当"。在这个世俗的自己利益为先.金钱至上的社会里,确实是如此。让好人吃亏似乎理所当然,也就是当好人成本太高。况且即便你是好人,也不畏成夲的当好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别人也会认为你是道貌岸然的披羊皮的狼。人与人间缺乏相互理解和信任,是好人难当的另一基本社会原因。这个世界总是缺什么什么珍贵,可"品格高尚的人”凤毛麟角,为何就无足轻重呢?这不是社会之病是谁之病?
二,女主角小萍,善良本性却给了悽惨的一生。
女主角小萍,是一个悲惨的女人。童年遭遇父母离异,父亲劳改,母亲改嫁,而缺乏亲情。这样的童年,导致性格懦弱而些许自闭,不善交际。芳华之年在集体白眼时未崩溃,在面对情愫未表达,在生死前线医院却英勇,最终心理崩溃而精神失常。年迈之时与刘峰相依道出想要"一个拥抱"时,是对林丁丁多么大的讽刺。
有的人说小萍,胆小怯儒,受人欺负而毫不反抗。我想您误会了!一个能忍受悲惨童年,能容忍所有人的孤立,能在所有人与‘流氓’划清界限时挺身,能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救助……无疑善良而勇敢的。一个善良而勇敢的人在草坪上展示的那优美的独舞,无疑给了那些对善良和勇敢的‘好人’划清界限的一记重拳。
三,林丁丁现实主义的人。
在文工团里,不断寻找着下一`金主'!在她看来,保全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是无上的。哪怕是践踏了一个好人,一个所有人都认为的好人。确实,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活‘的最好,就在如今依然如是。我知道,社会给这类人的反馈往往都是正面的,或许光鲜的外表更能引起人們的仰视。在仰视一个人时,往往把优点放大而缺少了缺点。这就是我们的现实主义,也就是世俗。难道这不是一反面教材吗?事实上,这样的在目前现实中占了多数。多数的价值观,造就了这个世上人的世界观。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
《芳华》人物经历是一条主线,时代变迁是一条主线。而芳华褪尽又留下了什么?。牵动这些主线的是人性。人性又在何方,难道不是我们对《芳华》的崇敬和思索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