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之美
绘本,虽说是儿童读物,但也可给成年人许多启迪。
可能从小接受的教育,更多的关注了课本知识和考试分数,而缺乏一些健康、安全、社交、心理、行为、性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使得孩子成长过程中,人格可能并未健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杀人犯罪,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这一点。
如果成年人自己无健全的人格,当其为人父母时,可能也无法教养好孩子,孩子的人格可能仍然无法健全。
故每次看绘本,都能弥补自己所受教育中的不足,令我获益匪浅。
现记下今日的绘本之美。
《幸福在哪里》
一只小熊峰,想离开家,去环游世界,寻找幸福。他的父母和朋友都支持他。当他怀疑自己是否能找到幸福,向父母发问的时候,爸爸回答他,他可以找到幸福,但必须他自己去寻找属于他自己的幸福。他出发了,带着爸爸妈妈为他准备的行囊,里边装了吃的和用的。
他一路去了不同的地方,也消耗掉了行囊中的所有物品,这时候,他想家了,想爸爸妈妈了,想朋友了。此时他突然明白,原来他寻找的幸福在家。

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作为父母,应该支持鼓励孩子寻找自己的幸福,孩子也只有在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成长,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如果大包大揽,对孩子成长干预太多,孩子反倒无法健康成长。这也印证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你不能欺负我》
凯文喜欢去家附近的游乐园,但小伙伴萨米总是说,游乐园是他的,如果凯文玩什么,他就把凯文绑起来、埋了,等等。每次吓得凯文都不敢玩什么,很快就回家了。
每次回家后,爸爸就说以为他去游乐园玩了。他就把萨米对他的恐吓告诉爸爸,爸爸就分析说,如果萨米想绑他,他会乖乖被他绑吗;想埋他,挖土需要时间吗,可以很快就挖出个坑埋下他吗,他可以做什么。凯文回答说绑他时,他可以用脚蹬萨米;埋他时,他可以把萨米挖的土再填进去。就这样,四次的恐吓,被爸爸分析后,凯文也不再那么害怕了。
最后一次,凯文又去游乐园,这次正在玩沙的萨米依旧恐吓他,但他不再被吓回家。萨米说把他关在熊笼里,他就说他和熊玩。萨米说不可能,熊很凶,凯文就说他变小逃出来。萨米说把变小的他扔垃圾桶里被车拉走,凯文说他再变回来开着车走。最后,萨米说把凯文埋起来,开始接着挖沙,凯文就和萨米一同挖沙,两人都想着盖城堡,最后便能一起和谐玩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巧妙地化解和小伙伴间的冲突,能够独立地去解决矛盾,这样在孩子日后成长的过程中,他才能够科学正确处理和他人之间的问题或冲突。如果这方面能力培养好,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校园暴力或者青少年杀人犯罪的几率。
《行为养成手册》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礼貌讲文明,所以经常会给孩子讲很多类似“不能图书馆大声说话,不能用手抓饭,不能打弟弟妹妹”之类的话。这样的教导,可能让孩子感觉他的世界被父母的规矩挤压得只剩一点点了,反倒容易引起反抗。
如果转换说话方式,以“懂礼貌讲文明的孩子是这样的,想成为这样的孩子”为沟通基调,可能会更有效。
比如有礼貌的孩子,不会在图书馆大声说话,因为这样会影响到他人看书学习。有礼貌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会坐好,用筷子勺子叉子,而不是用手抓饭。有礼貌的孩子,不会打弟弟妹妹,会照顾他们。
孩子在这样的引导下,可能更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最为关键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能一边要求孩子文明讲话,一边自己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又咒骂他人。
做好榜样,科学引导教育,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受益终身。
《性别常识互动游戏书》
在我国传统观念里,容易谈性色变。但随着全球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中猥亵儿童的事情时有发生,儿童性教育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这本绘本,从认识母亲和父亲的生殖系统开始,告诉孩子卵细胞和精子的来源,以及二者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在母亲肚子里的子宫中发育成胎儿后来到这个世界。
随后,又讲了孩子男孩和女孩在遗传基因和身体上的区别。让孩子了解身上的隐私部位,并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不可以让陌生人触碰,否则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
还告诉孩子在和异性小伙伴相处的过程中,哪些可以做,比如拉手,哪些不可以做,比如过分亲昵的动作。
随着孩子长大,也需要成家,也会有自己的下一代,同时父母也会老去,已成人的孩子就需要担负起养育孩子和照顾父母的责任。
当自己的父母离世,也需要知道,是父母给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还需要继续好好生活,自己慢慢也会老去。
这样一个从出生到老去的过程,中间穿插着保护教育,让孩子充分接受了性教育,也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也能够初步体会生命的意义。
绘本之美,美在图画,美在文字,更美在对心灵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