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读书

小集体才是大集团的出路

2019-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林叔LIN

17年开始,带的学生,一个班至少100人。于是按学号10个人一组,小组长分别是班委成员。之前只觉得这样有了抓手,管理起来很省心,可没有细想过好处。今天看王烁30天认知训练营的时候,被一语道破。

《孙子兵法》说,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就是说要分割。

横跨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诺奖得主奥尔森,在名著《集体行动的逻辑》中说道:大集体想要产生集体行动,得采用联邦结构,而联邦结构的每个成员都是小集体,小集体就能行动。

在书中,奥尔森将集体具体分为三类:

1、特权集体。即规模足够小的集体,这样的集体中,符合集体利益的行动总会发生,因为行动带来的利益可以足够大的分到个人。比方说,一艘只能承载九个人的船,如果有第十个人上来,其他人会一致把他抛回大海。

2、中等集体。即集体规模中等,个人是否采取符合集体利益的行动有随机性。

3、大集体。即潜在集体,虽然有共同利益,但一盘散沙。

中等集体和大集体中,如要个人做符合集体利益的事情,只能威逼利诱。

这样看,大集体分成小集体是必然趋势。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每个人理性决策,但却无法得出对所有人来说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这个解释,跟囚徒困境、搭便车、公地悲剧如出一辙。小集体的先天优势,就是集体利益跟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且因反馈即时,个人直接感受得到。

那么是不是将大集体分成就小集体就完事大吉了?非也。

奥尔森认为,大集体分解为小集体的关键是平行的联邦制,不是上下的科层制。因为联邦有利于信息流的畅通,而科层制线条太长,动作成本太高,决策太缓慢。这个我有切身感受,如果每次收取资料都必须按小组顺序来收,常常时间很长也收不齐;而10多个组长不分先后联动后汇总给1个负责人,效率就可以翻翻。

而除了联邦的制度保证,还需要利害相关者的自治。这就要辨认出集体中,哪些是自私的理性人,哪些是愿意回报以善意的合作者,哪些是嫉恶如仇、带有侠气的惩罚者。

回看我的班级小组管理。合作者通常是组长和其他团体的主要负责人,他们当中的个别是惩罚者,剩下的绝大多数就是理性人。如果用牵好牛鼻子来打比方,主要抓手有两方面:一是合作者和惩罚者,二是组织破坏者。

除了提升内部效率外,有组织的小集体总能打败无组织的大集团。古希腊的温泉关战役以300人两次击杀上万人的典故成为以少战多的经典事例。

回看学校,校友其实就是有组织的小集体,应当物尽其用。如何用?

罗胖今年的跨年演讲提到一所中学,叫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他的做法很有意思。

十一学校有一个大厅叫“缘宫”,是学校的公共空间。李校长告诉所有人:只要你是十一学校的毕业生,提前预约就可以终身免费使用这个空间举办活动。无论酒会、婚礼,甚至孩子的摄影展都可以。

一个展厅连结起了校友及其亲属、在校生及其亲友、非本校生三类小集体的关注,路上行人口似碑,绝对称得上有效利用小集体的教科书级范本。

总结一下,对集体内部来说,面对竞争,领导的作用就是避免零和博弈;对面合作,领导的作用就是避免集体无行动。对集体外部来说,领导的作用是适时挑起竞争与合作,让小集体的联邦制完胜科级制的大集体。

附上孟先生增加的内容:

系统:包含一切要素的连接关系。比如一个部门中的人(要素)和部门的管理制度(连接关系)。

系统决定了要素的行为。

例如:牛肉店,老板和拉面师傅如果是雇佣关系,那么牛肉放多少,完全由拉面师傅决定,因为他只赚固定工资,成本与他无关。如果老板给拉面师傅提成,卖一碗多得1块钱,拉面师傅则会多放牛肉,为了得到额外的激励,成本也和他无关。那么,怎么办?换师傅么?也解决不了问题。

了解了系统的要素(老板和拉面师傅)和连接关系(雇佣还是提成)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即改变系统结构,拉面师傅只负责拉面,最后放牛肉的环节由老板娘负责,达到共赢。

系统结构不对,怎么做都不对。真正解决问题不是改变要素,而是改变连接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