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简书历史专题精选

商朝频繁迁都的逻辑猜想

2020-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劉本道

商朝自建立至灭亡曾历经七次迁都,是我国历史上迁都次数最多的王朝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有朋友曾说商朝祖先“契”出生时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导致商一直以来都把玄鸟作为自己的图腾,所以商朝是鸟命,需要到处飞翔,筑巢定居。

这只是玩笑话,作不得真。

继承混乱,王室内耗

我觉得商朝频繁迁都的根本原因在于商朝王位继承制度的混乱。

了解过商朝王位更替事宜的朋友应该知道,商朝王位更替存在明显的"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现象,也就是老一代王去世后有的是弟弟继承王位,有的是儿子继承王位,继承人不固定。他不是嫡长子继承制。

商朝还属于宗法制的初期阶段,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要到西周的时候才能真正确立。

当老一代的王去世后,上一代王的弟弟和儿子都有继承王位的权力,这时候就比较容易出生混乱了。

经常看清朝古装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王子争夺王位的复杂性,牵连甚广,连只有儿子拥有继承权的时候宫闱斗争已经很残酷了。商朝王位继承加上了先王弟弟的竞争,局面就更加复杂化。

所以商朝每一次王位更替的时候常常都会都会经历一番王室的内部斗争,每一个竞争者身后都有不同的势力支持,内耗很严重,不同势力分化就造成了王室令不出一门王室掌控力下降,最后又累及商朝的发展。

当新王胜出之后,往往也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自身实力也会受到不定程度的削弱。

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帝位,往往会决定迁都。

新城开发,平衡利益

为什么迁都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呢在当时?不都说要轻徭薄赋,爱惜民力的么?

我认为主要是可以通过新城开发起到利益再分配的作用。

首先通过开发新的都城向扶持自己的各大势力输送利益,可以把新城的一些好地段分封给跟随自己建功的大臣,另外新城的地价很低或者是无主之地,获胜的这些利益集团扩展起自己的利益地盘的时候成本很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快的提升自己人的实力。

其次通过开发新城可以降低旧都即有贵族的实力,比如在旧都占有土地众多家族势力强的贵族,在建设新都后必定会进行不同程度的分家,不可能完全抛家舍业的去新城,这样新王迁到新都之后,就会少很大一部分掣肘。比如宋朝的开国之君赵匡胤就一直想迁都到洛阳,可惜因为各方势力的反对终究没有成功。

通过迁都建设新城自己人势力壮大了,非自己人势的力缩小了,这就造就了一个新的势力范围,提高了新王对手下及国家的统治力。

而不怕被指责“轻徭薄赋,爱惜民力”的问题主要应该是当时是奴隶制,干活的都是奴隶,对他们来说在哪干活干啥都一样,所以在这方面并不受太大的社会反弹。

所以商朝新君喜欢迁都,还给后人留下了“商人善迁”的印象。

而取代商朝的周朝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直接就以“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继承准则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随笔拙谈,欢迎大家雅正。

注:Image by Sharon Ang from Pixabay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