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随笔 - 草稿

2018-03-15  本文已影响44人  祥云一飞

   

      七十年代的北方农村,各家住房的建筑风格一般是:地基用烧结灰砖砌成,墙体是粘土麦秸混合物粘合的土胚砖,据说这种混合体土肧具有东暖夏凉的作用。用这两种不同类型砖结合铸成墙体,房顶是用木头棱条加固成三角锥体,椎体扣在墙体上,形成等腰三角形,用木檩条排成等间距的椎体面,表面铺上草席,再在上面等距离互相叠摞一层层灰瓦片式的建筑,整个房间只有一个窗户,和一扇门。就像儿童初学画画时手下画出的那种最简易的简笔画房子。不要小看这种建筑,它的确有冬暖夏凉的作用。

      知青点成立了,随知青人数拨下的安家费也到账了,大队决定给我们知青盖宿舍,就在大队部的院子里盖。此消息一出大家都很高兴!女生就更兴奋啦,终于可以搬出那间共同挤在一个屋檐下,白天黑夜老鼠乱窜,刮风窗纸随声敲鼓,一下雨雨水乱渗的仓库房了。大队专门给我们开了动员会,宣布这房子由我们知青亲自参与建设。“自己盖”对我们刚下乡的小青年是一种多大的诱惑和鼓舞呀!大家纷纷摩拳擦掌,立即行动起来,男女队长把我们分成了几个组,有拖胚的,有运砖的,还有协助泥瓦匠砌砖的,分工合作目标一个,建设几间我们自己亲自动手盖的宿舍。

      我们女生建的是东西向的三间房,男生建的是南北向的两间房,另外在建一间东西向的食堂。大家可能都是头一次接触建筑工程,既稀奇又茫然,不知道怎么干,也不知道干什么。扎堆的抢着搬砖,和泥,搬砖的从开初的搬5.6块到逐渐增加到8.9块,那会年轻呀,大家都比着干,照现在说法“跟打鸡血似的”。那年应该是74年春天的6月前后吧,天气还有些微凉,好像也是头一次男女生共同在一个场地干活,“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应了这个谚语所说,我记得大伙干劲可大呢,托土肧砖的挽着裤腿,先和泥在撒麦秸束,光脚跺踩将二者混在一起,然后用铁锹将混合物堆入到一个用木板订的四方体的模具里,夯实,抹平、晾晒制成泥转。这活大多是男生干的。为了能早点住上新房,大家干起活来真是你追我赶,每个人都不甘心落后,我吧当时也是年轻好胜,在搬砖时摞的太多了,手一没劲没拿稳,砖锋利的棱边顿时砸在吕建明的手上,瞬时就将她的指甲砸坏骨头也裂了,鲜血直流,我也下蒙了,不知所措的愣在那里,吕建明可是我高中时的同班好友,长的一副杨贵妃的脸,鲁智深的性格,女汉子的身材。为人豪爽,能干。关键她还有个不吃肉的习惯,每当我干活落后,或者干不动时总是她帮我。每当伙食有改善时,她总是把肉分给我们几个“吃货”。她的这种性格可能被敬队长发现,当她被抽到8队当队长时,把吕建明作为她的副手带下去了,这是后事了。记不得哪位女生赶紧拉她到队卫生院进行了包扎。按说她完全可以休息几天。可事故的第二天工地上又看见她打着绷带的身影在干力所能及的事。现在回想起来那是的干劲是靠什么力量来支撑的呢?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吗?不得而知。现在问她,她也只是微笑的闪过,每当阴雨天这只受伤的手成为她的天气预报提醒钟了。时代的烙印同时扎在两个人的心里和肉体里。

通过大约一个月的奋战,大家也学到不少建筑技能,像高处抛砖呀,和水泥啦。还有几个小聪明发明呢:木板滑砖、接力运砖、、、等等。宿舍终于建成了,基本上是6人一间,不知是哪个领导的“馊”点子,把在同学校同班的熟悉人分开住,我跟我们高风亮节的敬队长分到了紧靠厨房的四季不通风,不见光,阴暗潮湿的最北的那间屋,同住的有袁金霞,张韵华,谭志玲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