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了再说
文 ▏阡陌大大
有多少人吃了不会说话的亏?
又有多少人因说错了话,而丢了岗位、失了职位,错过了很多机会?
小时候,听话的孩子讨喜,会说话又听话的孩子更讨喜。
长大后就更不用说了,只要你一开口,别人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几斤几两。
说话是门艺术,也是门高深的学问,体现的不仅仅是你的情商,更是你的涵养与内在。
有人可能把会说话、说好话与马屁、奉承等同,但事实上这是两码事。
你说你会,但就是不愿说,那最起码想好了再说。
01
因为紧张,没话找话,结果不欢而散。
记得上大学那会,我有一舍友,喜欢一个女孩好久了,一直不敢表白。
问他为什么?他说,一见她就紧张,说不出话。
我们心想这算啥?就怂恿他请女孩吃饭,并一再声明我们会陪他一起去,美其名曰给他壮壮胆,帮他捧个场。
在我们的怂恿下,我那舍友终于鼓足勇气,给女孩发了信息,那女孩也同意了,如此甚好,我们有饭吃了。
终于选到了一家看起来还算不错的饭店,落座后,我那舍友赶紧把菜谱给女孩,并结巴了一下说:“随……随便点!”
女孩皱了皱眉头,稍微客气了下,就开始点菜了。
女孩随手点了几个还算精致的小菜,价格也不贵,就把菜谱放下,我们也随手点了几个,便叫服务生上菜。
等待上菜的过程中,我那舍友也不知道发什么神经,可能是怕冷场,没话找话,说了句,“你真能点!”
我们一听坏了,果然,那女孩起身就走,摔了句“谁稀罕和你们吃饭!”。搞得我们很尴尬。
后来,我那舍友告诉我们,他本来是想说,“你真会点!”可一紧张,就说错了。
当然,就我们现在看来,那个时候这样说也是不行的。但总比“你真能点”要好很多。
“天堂”与“地狱”就这一字之差。
说出的话如泼出的水,再怎么解释都没用。
如果稍微给自己点时间,把想说的话在脑子里过一遍,说不定这段姻缘当时就能成。
02
因为习惯,不分场合,结果懊恼不已。
工作的时候,有一同事,跟领导说话,习惯了用“您”“亲自”“指导”这些个词,以示尊重。
有天开会开得比较晚,从来不在食堂吃饭的领导,也跟着我们一起去食堂吃饭了。
我那同事赶紧上前伺候着,习惯性地来了句,“领导,您亲自吃饭?”
领导哼了声,“你吃饭不用自己吃吗?”惹得我们直笑,留下我那同事一脸尴尬。
就算我们要拍别人马屁,想要表现自己,也要想想好再说,不然就是祸从口出。
一般遇到谁家有亲人生病住院了或是一不小心挂掉了,我们除了“好好养病”“节哀顺变”,买点东西去看看,说些安慰的话,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往往这种时候,人最为敏感。那么最好的就是少说话,多行动,看看人家有需要什么的就帮帮忙。
曾看到一位网友发的帖子,说他父亲的一位战友因得癌症住院了,他父亲因为实在抽不开身,就安排他去看望。
前面都还好好的,就是在走的时候,那位网友说了句,“等那啥了,我再和父亲一起来。”
本来“那啥”是他的口头语,他想表达的意思是,等他父亲有空了再一起来。
结果就让人理解成是“等挂了再来”。
你说是不是很懊恼?
说话分场合、分时候,不是什么话都能随便说,别让言语习惯控制了你的嘴巴。
03
因为词穷,用错成语,结果哭笑不得。
大学时,我们有个女老师什么都好,唯独那一口牙,长得不是很整齐。
这个老师跟我们很聊得来,也经常开我们玩笑,当然我们也少不了开他玩笑。
记得有次一起吃饭,不知谁说了个什么事,我们笑得前俯后仰,唯独老师笑得十分腼腆。
我们中的一人就对老师说:“美女老师,笑一个,怕什么?不就是牙齿参差不齐嘛!”
另外一人赶忙说:“那不叫‘参差不齐’,应该叫‘错落有致’!”
差不多的意思,换个词,效果就不一样。
电影《夏洛特烦恼》里,袁华先后两次为夏洛的行头作诗,前一个是“鸡毛装,装鸡毛”,后一个是“雄鸡装,盖凤凰”。
撇开夏洛境遇变化,同样的行头、同样的意思,换种说法,感觉就不一样了。
想好了再说,不是婆婆妈妈、支支吾吾。
想好了再说,于己是负责,于人是尊重。
说话前想想,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