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学习动机与结果

2020-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烛光倾城

孩子学习不努力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动力问题,现在我们重点探讨学习动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学习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学习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由他的生理需要或社会性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习需要的反映。

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三类需要,即兴趣爱好的需要、欲望的需要、社会赞赏及社交的需要。孩子产生了某种学习需要,就会引起一种推动其去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它可以促使有机体释放出一定能量或冲动去产生学习行为,如废寝忘食地钻研,聚精会神地听课,当学习需要满足后,推动学习的内部力量就减弱了。这时,新的学习需要出现,使孩子心理产生新的不平衡,于是,为满足学习的新需要,产生新的动力……如此不断地推动学习。

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引起,但学习需要并不等于学习动机,当孩子有了学习需要,同时又明确意识到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如能够学会知识获得好分数,受到家长、老师、集体的赞扬等)就成为学习动机了。如果孩子有需要,可是感到需要难于满足,也就不会产生强烈的动机。如后进生总不及格,虽有考大学的需要,可是感到力不从心,难于达到,就不会有拼命学习的动力。所以动机的强弱不但来源于需要,还来源于需要能否满足的可能性。

从动机与学习活动关系来分,可以分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间接的学习动机。直接的学习动机,是指孩子学习是由于学习的直接兴趣而引起的,间接的学习动机是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是社会要求在孩子学习上的反应。例如,孩子好好学习,是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参加祖国的建设。

孩子的学习动机,经常是多种动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有时一个孩子可能有几种动机在推动他学习,但是其中总有一个是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当然,各类动机也是相互联系、综合地起作用的。

有个老教授问学生:“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大家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大家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大家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大家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老教授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

虽然教授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由此可见,动因和结果必须一致。学习也是一样,必须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有相应的学习结果。

现在你知道孩子不努力学习,是学习动机的原因了吧!明确学习动机,让孩子热爱学习,你学会了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