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skill需求与用研

为毛做这功能

2015-07-26  本文已影响238人  依明不惊人

前言:

一直没有鼓起勇气写与产品相关的文章,第一是因为自己的产品知识都是从一些前辈的分享以及相关的书籍中学来的,没有经过太多的实战,所以写出来的感悟必然会很浅显,第二是因为我个人不太擅长写文章,怕写出来的文章会被大家鄙视,所以迟迟没有动笔。直到前天晚上,看到一位产品前辈的文章,其中的一句话让我决定在成为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之前要不断的记录下自己做产品的心得,并尽可能的让所有人来批评指正,以得到快速的提高,这句话是这样说的:“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抗打击能力,如果连眼前这点打击都承受不住,那么你根本就不适合做一名产品经理”,没错,作为一名正走在产品道路上的小白,如果连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都不敢拿出来跟大家分享,畏手畏脚,又如何能够在今后的产品道路上承受住更多的批评与质疑呢,当面对批评和质疑的时候,只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大家是在质疑我的能力,而不是我这个人,这就够了,能力是可以不断提升的,所以想要在产品道路上走的更远,就要勇于接受批评和质疑,更重要的是,想要成为一名产品经理,请爱上他的生活方式,只有自己自喜欢这个职业,而不是把它仅仅作为一种养家赚钱的工作,这样才有可能在产品的不归路上走的更远,我希望能够通过写文章的形式,一边记录下我走向产品经理的每一次感悟,也一边接受大家对我能力的锤炼与打磨,这就是我为什么想写下《产品经理是怎样恋成的》的原因。

正文:

《为毛做这功能》

众所周知,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是对需求的把握,可作为刚入门的产品小白来说,把握需求可谓是难上加难,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学会把握住用户的核心需求呢?答案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要不断的问自己:为毛做这功能?

当我们使用App中任意一个功能时,一定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现在可能是谁(用户画像),我为什么使用这个功能(核心需求、心理变化),我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这个功能的(触发、执行、干扰),搞清楚这三个问题再来体验产品,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货。

首先来谈一下第一个问题,我现在可能是谁。这个可能取决于产品的用户群体,我可能是这个用户群体中的任何一个人,但想要使自己真的变成这个用户群体中的一员就需要代入他们的角色,没错,就像演员一样可以很快的转换身份,马上入戏。怎样入戏呢?第一步,掌握“我”的基本信息,例如,当我们打开外卖类产品时,我们可以带入白领的角色,但光靠拍脑袋是不能够完全带入角色的,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的了解白领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这就需要去多问多看,比如去网上找到白领专题的社群,加入进去看看他们每天都在聊些什么,看看他们的每天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有了这个用户画像之后,我们便能够进入第二步了,给自己一个具体的形象,例如:我是一名在北京的白领,月薪7000,没房没车没结婚,公司的老板很抠门,在业务多的时候还经常要求加班,并且没有加班费,但平时工作不算太忙,经济也不算拮据,周末也能够享受消费……代入这个具体的形象后,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但一定要时刻保持代入感,不可把自己的主观感觉强加在这个代入角色身上。

那么再来谈一谈,我为什么使用这个功能。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也就是说,“我”打开一个App时,是有心理预期的,希望通过使用这个App里面的功能来达成“我”的目的,也就是所谓的用户需求,还拿外卖类产品举例子,“我”打开这个App的时候,核心的需求是解决吃饭问题,但是当代入角色后,就能够发现更多的附加需求, 这个时候就要考虑用户的心理变化了,作为一个都市白领,吃一顿饭的价格是15元还是20元基本上没有差别,但是送餐时间是10分钟还是半小时就有很大差距,所以那些满减活动的筛选标准可能就没有送餐最快的筛选标准那么吸引白领,同样外卖评论中的味道、卫生以及晒图,也是作为一个白领的“我”所关心的,那么代入角色后我再打开这个App的需求就变成了,“我”想要一次价格合理、送达快速、但味道以及卫生也要过关的外卖服务。

最后再来谈一下,“我”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这个功能的。这个时候也就是正式开始体验功能的时候了,体验功能的时候,首先要模拟一个使用场景,例如:作为一个忙了一上午的白领,早上还因为迟到被老板骂了一通,现在工作没做完,想要在中午加个班,不打算出去吃了,此时的“我”心情很糟糕,在这总情况下,打开了外卖类的App,使用其中的点餐功能。当有了这个模拟的使用场景的时,就需要考虑“我”的主观感受,在使用外卖类APP时,“我”会希望用最快的速度点好餐,节省时间,同时“我”的心情已经很烦躁了,如果食物的图片很难看,是那种商家自己照的照片传上去的,我可能就会没有食欲,不想再继续点下去,但如果图片很好看,而且整个界面的颜色也没有用大红、大黄这种刺激性较强的颜色,都是很柔和的暖色,可能我的心情就会变的好一点,变得更有耐心一点。同时也需要考虑一些意外情况,例如,准备支付的时候,突然间来了一个电话,结果这个是“我”一个许久不见的老同学打来的,我俩聊了半个小时,挂掉电话的时候,手机跳回的界面是应该让“我”继续完成支付,还是重新下单,因为有可能在这30分钟里,商家有可能看见“我”长时间未支付以为我不需要了,已经把我那份卖了出去,那么解决方案是不是可以限定支付时间,如果超过15分钟未付款就发短信提醒"我"去付款,如果超过30分钟未付款就自动取消订单,或者“我”的同事在旁边鼓动我陪他出去吃,那么对于“我”来说这么热的天,时间这么紧,工作又这么多,“我”是不希望出去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可以很自然的发现屏幕上那较为醒目的室外高温提醒和超短的送达时间,“我”就会更加坚定不陪他出去吃饭的信念,并试图用这些理由劝说他也定一份外卖。如果能试着在不同的场景里去理解产品的逻辑与功能,多想几种意外情况,体验产品将会变成一件超好玩的事情。

当不断的体验别人做的产品并按照刚才说的三个步骤不停的问“为毛他会做这个功能”时,潜移默化中就能够锻炼出把握用户需求的能力,同时如果有精力,可以再试着从产品的战略以及演化方向上理解产品的功能,我感觉这是一个小白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最快捷的方式,当然快捷不代表不辛苦, 用这种方式体验产品对脑力的消耗很大,所以当累了的时候,不妨就停下休息一会,看看周围的不合理设计,试着在生活中也代入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对了,下一篇文章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叫《生活中的产品汪》,因为产品经理并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产品经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PS:我知道自己目前对产品的理解还是很表层的,写下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各位前辈们能够指出我知识体系或者思维方式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记录下我不同阶段看问题的方式,等我真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时回过头来看看当初写下的浅显的文章,能够感受到自己进步,回想起当初想要成为产品经理的那份执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