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只讲情怀,极端意淫......中国的导演都怎么了?

2018-03-03  本文已影响13人  夜枭笔记

前阵子为纪念清华大学建校百年的校庆片《无问西东》在电影院里上映,我一想,自己当初离清华也就差那一两百分嘛,就跑去支持了一下。但说实话,电影还是让我感到有点失望的。

虽然在豆瓣上的分数一直提升,但看很多长评短评,都还是给出了负面的评价。

在我看来,《无问西东》跟许鞍华导演的《明月几时有》一样,都是属于因为很多人看不懂和无法接受而被低估的电影,但你硬要说它们有多优秀,却又谈不上。

《明月几时有》的票房失利,在于它与观众预期的错位,大家进电影院看一部抗战片,要的是恢弘的战争和把影院点燃的火爆场面,可全片却是“沉闷”地展示了展示了战时的香港,和当时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一部分知识分子。

而它的评论遭遇滑铁卢,则在于,许鞍华太过强调客观与抽离,导致它对香港的展示暧昧不清,故事也没有讲好,几个主要的人物面目模糊,反倒是次要的霍建华,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但说实话,那人物叫什么我出了影院也忘光了。至于知识分子群体撤离香港的集体展示,如果不是有我喜欢的梁文道,展示了一下他锃亮无比的光头,那一段我也记不住。

与许鞍华相反,李芳芳的这部《无问西东》则输在它的刻意。几个原本独立的故事,本就能够展示各自的主题,却硬要加上牵强的联系。但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考虑到电影的整体性。

但让我感到尴尬的,还是里面许多生硬的台词和突兀的转折。

为了能更好地把主题传递出来,让美国人和王力宏一遍遍地念着尴尬的台词,我被那几句不断重点强调的“真心,无畏,同情”等等大词汇尬到脸酸,更不用提黄晓明说的那句“你抱怨她没有对你真实,但你给她对你真实的勇气了吗?”实在是突兀得很。

至于影片中几个生硬的转折,如师母在惩罚章子怡惩罚到一半,看到疯狂的人群却突然惊醒,最后甚至自杀。自然,聪明的观众能够脑补她内心的震动。但观众的聪明,不能作为创作者偷懒的借口。

如何用影像语言,将人物的内心转变展示给观众,是电影工作者的责任,也是能力所在。

这一点,李芳芳可以说是全线溃败。

这是现在很多电影创作者所展示给我们的面貌,他们有想法、有情怀、有野心,可就是基本技能不过关,如何塑造人物,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技巧。

说白了,电影是艺术,也是活儿,怎么把基本的活儿干好,中国的很多导演却在这一点上栽跟头。

要说中国最有人文关怀的导演,那陈凯歌大概也能算一个。

他无疑是个有想法的导演,当年创作那部灾难片《无极》的时候,他给每个角色都赋予了各自的涵义,有的代表自由,有的代表爱。

结果呢?故事浅薄幼稚不论,每个人还都沦为标签化的符号,缺乏基本的血肉,从头到尾人话都不说。

再以前阵子被许多影评人夸赞过的《妖猫传》为例。

毫无疑问,陈凯歌既有情怀,又有野心,大手一挥,直接就建了一座一比一的长安城出来。搭建这个恢弘的实景,陈导的目的当然是让我们能够领略大唐的开阔风采。

但问题在于,整部电影的故事却又是虚幻的,各种夺人眼球的幻术,让整部电影像发生在一个异次元空间,整部电影的华彩也集中在迷幻的场景与杨贵妃那惊鸿一瞥中。那个一比一的长安城,搭不搭建,似乎都无所谓了。

更重要的,是导演对整部影片类型的把握不清,说它是一部奇幻电影,导演却一遍遍强调一切都是幻术和障眼法,似乎要把电影往现实中拉;但你要说他是一部扎根现实的历史电影,那少年化白鹤,人魂附猫身这一类怪力乱神又从何而来?

更不用提电影里那大量的漏洞:比如杨贵妃既然可以苏醒,为什么唐玄宗不偷偷叫人回去把她接回?少年丹龙对杨贵妃的情根深种也需要更有力的情节说服。再比如,猫既然死于山洞中,那金吾卫家中那只死猫又从何而来?还有那枉死的白头宫女,明明妖猫也知道杨贵妃之死与白绫无关,将她滥杀难道不是多此一举?

自然,很多影评人,是从主题上着手,对影片进行赞誉。

但问题在于,电影可不是写论文,把道理和主题讲清楚就可以。就算是写论文,也需要条分缕析,逻辑严密。作为一部电影,再有思想有主题有情怀有关怀,也不意味着故事就可以不严谨,人物的塑造可以含糊混沌。

相比于思想、情怀等等,很多人可能觉得,讲故事、造人物都只是一些技巧上的问题。但一个艺术爱好者也许可以鄙薄技巧,但一个创作者,却不能如此。

技巧是最简单的,它有迹象可以追寻,有套路可以模仿;但技巧也是最难的,难在如何匠心独运却又大巧不工,难在技巧纯属却又让人看不出匠气。

比如姜文,作为一个曾经拍出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和《太阳照常升起》这样的神作的导演,谁也无法否认他有情怀有思想,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一直在琢磨剧本、台词的文艺匠人。

就算是冯小刚,也懂得先把活儿干好。

要说思想情怀,冯小刚就像周廉老师曾经批评过的,在他电影里,总是在消解鸡蛋与高墙的冲突,无论是《集结号》、《一九四二》还是《我不是潘金莲》、《芳华》,冯小刚总是不温不火,一旦涉及到对时代和背景的叩问,他就自动止步,把人物的时代悲剧,处理成几个人物之间的伦理冲突,时代背景与真正需要为问题负责的那个体制,却隐藏不见了。

崔卫平女士就说过:中国没有悲剧,只有苦情戏。

悲剧需要展示鸡蛋与高墙的冲突,那个高墙可以是不可逆转的命运,可以是人性的庸劣属性,也可以是一个造成人物悲剧的政权体制。但冯小刚却总是鸡贼地把鸡蛋与高墙的冲突隐藏起来,最后我们只看到几个鸡蛋在那里演绎自己的伦理大戏,鸡毛鸭血,毫无悲壮感。

但你又不得不承认,冯小刚至少不会塑造出《无极》里那些荒诞不经的人物,不会有《道士下山》里面莫名其妙的人物关系。

冯小刚也许只是一个思想二流的导演,但技巧却是纯属的。那些更有思想、有情怀的导演,却为什么不能沉下心,把一些最基本的技巧问题解决好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