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文袋

朝天阙(42)大宋为何要废除河北盐禁?

2023-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龙只_招文袋

十一月初三,赵匡胤到开国功臣张令铎家里去探望他。

张令铎这个人跟着赵匡胤开了国,“杯酒释兵权”之后,他被任命为镇宁军节度使,驻守在今天的河南濮阳一带。

他的三女儿还嫁给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光美,所以他不仅是开国功臣,还是皇亲国戚。

可能是因为大限要到了吧,张令铎跑来开封朝见了一回赵匡胤之后就彻底的病倒了,而且他的病再也没有痊愈。

隔了一年,到了公元970年的春天,张令铎就去世了。

所以赵匡胤的这次探望,也算是与张令铎弥足珍贵的最后一面。

张令铎去世的时候刚好年满60岁,他的一生基本都是在沙场征战,按他自己的话说,没有大过,更没有枉杀过一个人。

对于这样的人,赵匡胤自然是喜爱备至,所以张令铎的去世也让太祖皇帝感到极其的悲伤了一回。

当然,这都是来年开春的事情了。

十二月初十,赵匡胤又去探望了一回病人。

这回探望的是宰相赵普,赵普也生病了,而且这病一直生到了第二年。

赵普此时正被赵匡胤所器重,所以赵匡胤先后探望了他两次。

第二次探望是来年的三月,赵匡胤心想,这赵普咋还不来上班呢?这病的时间也太长了点吧。

于是亲自前往赵普家里进行了一番慰问。

赵匡胤给赵普赏赐了一些钱财,又加了一些工资,赵普的病也终于好了,他可以正常上班了。

我们再说回这一年。

十二月二十六日,有个监管仓库的五品官的儿子和直接管理仓库的管理员勾结起来中饱私囊搞贪污。

这是典型的儿子害了老子,一经事发,这个五品官被发配到了今天的河南汝州服役去了。

上一章提到小人长戚戚,那个丁德裕又不安分了。

这次他要诬陷的人叫李铉,官名是西川转运使,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交通厅厅长。

打给赵匡胤的小报告里说,这个李铉啊,平时总是直呼太祖皇帝的名讳,这是对当今圣上的大不敬,请求赵匡胤治李铉的罪。

可惜,丁德裕的算盘这次打错了,赵匡胤并没有轻信他,而是派人认真的查实了一番。

查下来的结果是,李铉并没有直呼赵匡胤的名字,但李铉这个人却有在上班时间喝酒的情况。

最后,李铉被调离,交通厅长不让当了,让他当了一个不再主抓具体事务的右赞善大夫。

开宝二年结束,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到了。

正月初一这天,开封普降大雪,赵匡胤的心里也变的诗情画意起来,所以这天,他没有上殿处理政务。

正月十一日,赵匡胤想着趁黄河汛期未到,应该抓紧修一修河堤,免得今年又被淹了两岸,于是他命人抢抓时间,开展增筑黄河大堤的工程。

正月十九日,赵匡胤琢磨了一下,然后下了一道广征人才的诏令。

要求,全国上下每五千户要推选出来一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品德端正、名声显著的人,如果这五千户里有才能卓越、行为突出的人则不受前面的几条限制,推选出来的人要按照层级,逐级审查保举后呈报到朝廷,各地政府还要为该人前往开封准备车马行李。

求贤若渴,不拘一格,这是一代明君的普遍特征。

三月初九,赵匡胤又下诏将连续参加大宋朝进士考试十五次以上却不中的一百零六人全部赐予了本科出身。

这里要注意,这个本科出身指的就是进士科,可不是今天的本科学士。

这一百多个人虽然屡试不中,但也算是熬到了进士的名份,真是人生一大喜。

三月初十,大宋有个叫王昭素的处士也得到了赵匡胤人才政策的恩惠。

处士在大宋指的是有才有德而不愿意做官的人。

这个王昭素恰恰就是这样的人,他不但学问渊博,博通“九经”,而且为人敦厚,不慕荣利,乐善好施。

赵匡胤一直想邀请王昭素从政当官,但王昭素淡泊名利,志不在此。

赵匡胤也不勉强人家,看着王昭素年事已高,便给了他一个国子博士的学官名衔,并按这个职务让人为他办理了退休手续,同时还赏赐了许多茶叶、药品和二十万贯钱,让其安心回家养老。

王昭素在那个年代也算高寿,有了大宋退休金的保障,他活到了八十九岁。

三月十五日,有个协助管理皇帝衣食住行事务的殿中丞,因为以前在地方上担任颖州知州的时候处理事情没处理好,被免了官职。

三月十八日,如前面所说,赵匡胤第二次去探望了赵普。

四月初一这一天,大宋又来了一次日食,日食过后,这天啊,是又旱又热。

四月十七日,赵匡胤坐不住了,他开始亲自前往开封的寺庙道观祭祀求雨。

四月二十一日,老天爷感召到了赵匡胤的诚心,终于开始下雨了。

四月二十九日,赵匡胤下达了两个诏令。

一个是要求全国各地不是当地的土特产以后不要进贡。

另一个是明令要求废除河北各个州县的盐禁。

前一个好理解,这是为了整顿吏治,使官场风气变的更加廉洁节约。

后一个需要认真解释一下。

盐禁的意思是禁止私人制售盐业,这在古代包括今天基本都是如此。

但赵匡胤为什么独独要废除河北境内的盐禁呢?

这里有个背景。

河北地界的北边,像今天的北京在当时被契丹占领,占的日子久了,那里的老百姓都不觉得自己是大宋的人了。

而且边境上的连续战乱总是搞的民不聊生,各种生产生活恢复起来很慢,但由于契丹的律法和生活相较于大宋这边都比较简单,劳役征发也没有大宋这边频繁,这就使得在契丹这边的边民好像比大宋这边的边民日子过的还幸福了一些。

关键是契丹这边的盐价还很低廉,而河北境内的大宋百姓在盐业上是官营政策,盐价相较契丹要高出许多。

日子本来就过的不如契丹那边了,还要吃这么贵的盐,大宋境内的边民就有了些怨气,甚至有人开始偷偷跑到契丹那边去讨生活去了。

赵匡胤知道了这个现象后,深思熟虑,决定废除河北境内的盐禁,允许老百姓自己制售盐业不说,他还特许大宋的河北边民和契丹占领的北京边民之间自由通商。

不得不说,这个政策是相当的高明,只要给了政策,中国的老百姓过起日子来,那一定是ONE一个。

两边的对比差距不但很快抵消,反而被契丹占领的北京边民逐渐的向往起大宋境内的日子来。

中华民族的智商在那放着呢,要不怎么能屹立数千年不倒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