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爵爷
今日老师分享的是一些学佛经的法门,只有下辛苦去学,才可以将这些铭刻在阿赖耶识中,发愿力,等到众生的愿力极强时自可唤醒佛陀降世,众生之大福祉。在修行中觉知自己是否有这几处难以通关之处,方可寻到妙法解脱,与人争高低论长短实际上是让自己的心量变窄,将大海变成一杯水的做法,那实在是痛苦的很,难以容错比起忍辱实在是更痛苦,心会更累。其实自己的受苦受难就是在帮众生救苦救难,既然行菩萨道何必纠结自己的得失。
《四十二章经》,这一部经的名气并不算太大,而且说来惭愧,我第一次听说它的名字并非来自佛经。
我那时还只是觉得这个经的名字挺有趣的,完全都是数字组成,而且猜想是不是还有个四十三章经之类的呢?但后来才明白,这是佛法传入我国之后,所翻译的第一部经,虽然内容算不上最经典,但却是中国佛经的老祖宗。
而在这部经中,佛说人间有二十难,也就是二十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咱们不妨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又能得到什么心得体会,好提升自己。
为了看起来方便,我们每四难放在一组,正好做个对比。
第一: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先说头四难。
对于穷人来说,很多人都愿意信佛学佛拜佛,但信佛很多只是偏信甚至迷信,学佛大部分也只是走净宗念佛路子,拜佛更是为了求佛保佑,好让自己钱财多多。
所以对于穷人来说,赚钱本来就不容易,让我不花钱的念佛拜佛可以,但要花钱布施那就难了。
但布施作为般若六度的第一法,有着以一摄万的妙用,舍得舍得,越舍越得,不舍不得,一点钱都不肯布施的话,财运肯定是比较差的,从而陷入了死循环。
而有钱人则正好相反,让他们出钱可能不算什么,为了积攒福报他们往往一掷千金,有些人甚至还给佛像镀金身。
像是我之前去普陀山,观音大士的三十二座化身像基本上都是比较富裕的地区布施的——比如海外,港澳台,北上广深,杭州宁波广东等等,相反比较偏僻的内陆西北地区连一座都没有,有时候您不得不感叹因果的强大,光从单体看不出什么,但从一个整体来看就比较清楚了。
不过有钱人布施容易,让他们发心持戒苦修那是很难的,所以大部分也只限于有漏的福报而已,功德是很少的。
然后众生都有命,谁也都很珍惜自己的生命——蝼蚁都尚有偷生之念,更何况大活人呢?因此才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说法,很多人哪怕过的再艰难再穷苦,也都想要活下去,这就是弃命必死难。
至于得睹佛经难,在现在看来似乎很难理解,无论电子版的还是实体版的佛经都很多,想要请一本非常容易,但在过去绝非如此,那时候佛经都靠手抄,流通非常少,谁家要有一部大经那绝对是可以当传家宝的。
而且我们现在是末法时代,正法传播也是越来越难,以后佛经还会逐渐消失,比如先从破魔之经《楞严经》开始,那时候想再听闻佛法就难了。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多读最好是多背佛经,在阿赖耶识中种下不可磨灭的金刚菩提种子,这样不管生生世世都不会磨灭,哪怕佛经都没了,佛法也仍在心中。
第二: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
再来说第二组。
所谓的生值佛世难,指的是遇到佛出世的困难。
其实诸佛菩萨的化身一直都在人间,很可能我们身边的某个不起眼的人就是,只是我们认不出来而已,但是佛陀堂堂正正的住世却是很难,那必须众生有着极强的愿力才可以,不是几个人就能改变的。
大家都知道释迦佛在大约两千六百多年前曾在古印度出世,而下一位的未来佛弥勒佛还在兜率天的内院进修,还要很遥远才能下世,可见遇佛有多难。
至于忍色忍欲难,这个非常好理解,饮食男女,本就是人之大欲,这乃是人性的本能,想要改变是很难的,当然了,其余的美食美酒旅行奢侈品等欲望,同样也不容易克制。
见好不求难,这个其实说的是嫉妒心,大家都知道古人有句名言——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穷没关系,就是看不得某一个人好。
比如现在很多农村就有一种奇怪的风气,那就是炫耀,一定要比周围人强才觉得有面子,每当过年回去大家哪怕借钱租车都要打肿脸充胖子,其实都是这种心理。
被辱不瞋难,这个对许多师兄来说可以说是形容的太准确了,他们吃点苦不怕,但绝不能受气,要是被人骂了一句或者欺负了一下,如果不以牙还牙回去的话绝对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活活气病甚至气死的也不是没有,这口气就是这么重要。
其实侮辱也好,责骂也好,把自己放空了也就空了,对方等于是帮你消灾免罪来了,然后还把这些业障替你背了,这其实都是活菩萨啊。
我以前有位老师这样说过,有些没素质的人骂你,你就当狗叫好了,难不成狗冲你叫你还趴在地上和它对吠吗?
这话绝对是话糙理不糙,有些人看似是人,其实三恶道的习气残留甚多,将来肯定还是要回去的,和它们生气那实在是太不合算了,不过道理对道理,大部分人还是做不到的,可见忍辱之难。
第三: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有势不临难,这个说的就是有权有势,想要放平心态是很难的,这非得有很深的涵养和气度才行。
就像是许多官员退休之后仿佛一日就老了十岁,因为他突然发现没有人吹捧和奉承他们了,自己也变成平头百姓了,这实在难以接受。
触事无心难,这个说的还是“如何调心”的问题,我们绝大部分凡夫俗子都是心量小,就像是一杯水一样,放一勺盐就苦的不行,一勺糖又乐得不行,太容易被外物所触动了。
而要改变这个就需要把自己心量放大了,把一杯水变成一碗甚至一盆,那就不那么容易躁动了,如果您能变成汪洋大海,恭喜您,您开悟证果了。
广学博究难,其实佛陀指的是当时有些人只抱着自己一家的“门户之见”,不愿意吸收别人的知识和想法,就类似我们后世佛门八宗里面的相互排挤,禅净密等相互看不起甚至诽谤。
但在如今其实更严重了,许多人连自己这一门的学问都懒得研究,最好有个什么“易行道”让我啥都不干就能当世成佛最好,这样自然就给了邪门歪道机会。
除灭我慢难,我慢就是“贡高我慢”,或者说是骄傲,这个往往说的是一定境界的人,但反而被自己的知识所限制,认为自己不用再学习和进步了,也就是所谓的“见知障”,越聪明越能干知识越丰富的人,往往这个障碍也越深。
第四:不轻末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末学说的就是“初学者”,就像是很多刚打算学佛的师兄,就可以自称末学,也显得比较谦逊,但是有些学了一段时间的“老居士”,往往就看不起新学的人。
我以前也遇到一次,有位师兄问我学了多久了,我就如实告诉他只有几个月,结果他马上就换了一副脸色,很傲慢的指导我该如何如何,还要给我讲金刚经,结果自己连原文都记错了。
我当时学佛不久心性也不太好,就像上面说到的贡高我慢还很重,就把那一段经文直接背出来了,结果他脸红脖子粗,支吾了几声就走了,其实我这样做并不对,但他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
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这两难说的是我们世人的分别心比较重,尤其喜欢说长论短,这个穷那个富,这个帅那个丑,这其实都没什么好处,还犯了绮语之戒,尤其是不少女性师兄更是这样,好容易修了一些福德功德又都被这个犯戒给抵消掉了,非常可惜。
会善知识难,这个在佛住世的时候其实不算难,因为佛陀就是世上最大的善知识,就连天人都来拜师学习,但是如今末法时代就不同了,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一不小心就入了歪门邪道了,而真正的善知识本来就少,而且往往还没人愿意听法,因为共业太重,风气都坏了,太多人不信因果,总想要以小博大甚至一劳永逸。
以上就是《四十二章经》中佛陀开示的我们身为“人间道”众生的二十难,由于篇幅所限,再加上最后的四难更多说的都是出家师父,我们这里就不多介绍了,有兴趣的师兄可以自己去看原文。
这里我们能够看到佛陀的智慧果然无穷无尽,这些难处和我们现在的情况可以说完全吻合,这也正是为什么被称为“末法时代”的原因,佛法传播确实是太难了。
但是越是艰难,就越能证明佛法的重要和殊胜,各位师兄一定要趁着还没完全没落之前多种善根,最好的方式当然是读经解经背经,这等于是种下无量菩提种子,哪怕佛经没了,您阿赖耶识中仍有,佛法也就灭不了。
至于其余的如念经念咒参禅也都是很好的,起码生生世世都能让自己记住曾经是个佛弟子,也和佛法结缘过,这都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善根啊。
——学佛乃智者所为,红尘如梦幻泡影,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愿三恶道日减一生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