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幽阁

读书笔记|《素书》第一章里的人生智慧

2023-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梦溪花开

闲来没事,偶然翻开书柜里摆放已久的书《素书》,随便翻了几页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了。

据传,张良因谋刺秦始皇未果,逃匿到下邳,在下邳桥上遇到了黄石公。黄石公故意把鞋子抛到桥下,让张良取上来并为他穿上,以此来考验张良的道、德、仁、义、礼,认为他孺子可教,后又三次提前相会的时候考验他的气度、诚心和勤奋,最后认为他通过了考验。黄石公遂把一卷书交给了张良,并告诉他“读此则为王者师矣”,该书就是《素书》。

张良辞行前,黄石公告诉他:“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就是我。”张良依黄石公传授的兵书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并在十三年之后于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于是就建立祠堂把黄石供奉起来。

《素书》共六篇,一千三百字,文字简略,含义深湛,上至唐尧、虞舜、夏禹、周文王、傅说、周公,下至孔子、老子的思想,都未能超出该书的范围。该书语言高度凝练,内涵丰富,对人世变化和事物发展的趋势观察细微,体会深刻;对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学会为人处世、理家经国、趋吉避凶、成就大业等总结出一整套法则和经验。

张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传承,便把此书陪葬到自己坟墓里。五百多年后,盗墓贼打开了张良的棺椁,《素书》重见天日,上面有秘诫:“此书不传给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如所传非人,一定会受到祸殃;遇到合适的人不传,也将受到祸殃。”

可见黄石公对此书极其看重,处理的方式也很慎重。黄石公知道秦国将亡,汉朝将兴,所以把《素书》传给张良。张良虽然是豪杰,但还到不了圣人的程度,所以他运用《素书》的功力也就一两成而已。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翻译过来就是:

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所谓道,就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律,它让世界上的万物不断变化,却不知道之所以这样的由来。所谓德,是指人们顺应自然而各有所得,使万物的欲望都得到满足。仁是大家都亲近和喜欢的,一个人只要有恻隐之心,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心中就会形成“仁”的理念。义是人们都认可的一种道德观念,将它作为社会规范,奖善罚恶,以此建功立业。礼需要人们身体力行去做,存在于人们早起晚睡的日常生活中,它建立起了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

要想修身立业,就要遵守道、德、仁、义、礼这五项基本准则,缺一不可。

那些德才兼备的贤人,品德高尚的君子,都非常清楚国家兴盛和衰亡的道理,明白事业成败的规律,懂得社会安定与战乱的大势,深谙建功立业和功成身退的道理。因些,就会隐居不出,韬光养晦,等待有利于自己的时机。如果时机到来,就乘势而行,达到位及人臣的地位;借机行动,就能大展宏图,建立丰功伟业。倘若遇不到这样的机会,只能默默无闻了。因此,道德品德足够高尚,名声才会一代代传下来,受后人尊重。

福利:

从来没充值过简书会员的,可送一次月度铜牌会员,并赠送点赞加入简书会员交流群,群内有近20位简书合伙人,赠送干货福利,价值399元简书运营专栏,了解平台规则,让小白少走弯路。

介绍新伙伴从我这里首开会员的,另可以奖励100简书贝推荐奖励。欢迎推荐新人作者,无价的隐形福利更多哦。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还是不明白的,可以简信私信我或给我留言。

点击加入简书会员交流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