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济渎庙

2024-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丝清风110

大年初四,和朋友相约,两家人一起去济源济犊庙游玩。

驱车一个小时,到达济源市区。济渎庙位于济渎大街。春节期间这儿人山人海,游客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小商小贩买杂货衣服的、买小吃豆腐脑的、烤串烤羊肉串的、炒凉皮米皮擀面皮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章显春节期间的火爆场面。

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始于隋文帝刚刚大一统不久的582年,为历代封建王朝钦定的祭祀济水神和北海神的场所,它的建筑是目前保存最好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布局最为复杂的水神庙。世人皆云:一座济渎庙,演绎半部中国水神崇拜史。

济水之源

济源,济水之源而得名,它发源于王屋山上的太乙池,其踪迹三隐三现横贯黄河神秘莫测,出黄河而不浊,最终百折入海,它,就是济水。济水,古代四渎之一。四渎:江、河、淮、济。 古人把有独立源头并能自流入海的河流,称之为渎。所以,从上古时期,著名的有源有头的河流只有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渎。其他的像渭河、汾河、汉江、湘江等等,河流再长再宽也是无缘称渎的。

不过四渎的命运后来都各不相同,除长江因水量够足,河道够长外,其他两河都被黄河所肆意侵犯,淮河失去了它的入海口,而济水更是失去了河道,直接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上消失了,不过证明她曾经存在的印迹却没有磨灭:济源、济南、济宁、济阳,都因济水而得名。

济水和长江、黄河、淮河一样为天下名川大江的代表,同五岳独尊的泰山一样,受到历代帝王的隆重祭祀。隋文帝为祭祀济水神颁诏在济水源头修建济渎庙。朝廷又将当时的轵县北部划分出来,专门设立了济源县,接待朝廷祭祀。济源之名从此出现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沿用至今。所以,济源是先有济渎庙,后有济源县,“不到济渎庙,不算到济源”。唐代初期,朝廷又因四海中的北海“远在大漠,艰于祭祀”,于是在济渎庙之后建北海祠,望祭北海。因此,济渎庙一个地方承担了两个国家规格的水神祭祀任务,所以又称济渎北海庙。

唐代济渎庙院墙

唐代围墙建于唐代,系糯米汤拌土,层层夯筑而成,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与明中期《济渎北海庙图志碑》所示围墙走向一致,显示了唐宋之际济渎庙的庞大规模。国内遗存较少,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济渎庙经唐、宋、元、明、清历代不断维修与扩建,规模宏大。现存宋、元、明、清建筑30余座60余间,唐至清碑碣石刻40余通,为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四渎水神庙宇。由于济渎庙内古建筑成群、碑碣林立,且品位较高,199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济渎庙内朱门重重,庭院深深,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绿水环绕,曲径通幽,亭台楼榭,交相生辉,不仅是古代祭祀胜地,更是典型的北方古典园林。

古建筑艺术

济渎庙共有四组建筑有机组成。前为济渎庙,祭祀济水神;后为北海祠,祭祀北海神;东有御香院,为祭水钦差临时休息之所;西有天庆宫,为管理人员活动之所。主体建筑排列在三条纵轴线上,在中轴线上有清源洞府门(山门)、清源门、渊德门、寝宫和临渊门,龙亭、灵源阁等;两侧有御香殿、接官楼、玉皇殿和长生阁等。

清源洞府门为济渎庙山门,建于明代中期,系三间四柱挑山造木牌楼,九踩重翘重昂斗栱,比例雄浑,气度非凡。该门是一座原构纯度高,造型奇特,保留古制较多的明代木构建筑,为河南省明代木牌楼之冠。

清源洞府门

渊德门重建于明代中期,清代重修,进入此门,是济渎庙的中心祭祀区。清源门,明代中期重建,用材硕大,构件制作规整,是研究明代建筑珍贵的实物资料。

清源门

渊德大殿基址,渊德大殿为济渎庙主殿,建于北宋初期,历代重修,规模宏大。据明天顺四年《图志碑》记载,渊德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宏伟壮观。两侧各有配殿三间,东为元君殿,西为三渎殿。渊德大殿与其后的寝宫以覆道回廊相连接,构成“工”字形布局,为宋金元时期建筑的典型做法。清康熙皇帝题写“沇济灵源”,乾隆皇帝题写“流清普惠”,悬于殿前。该殿焚毁在清朝捻军战火,基址犹存。殿上柱础覆盆表面雕刻卷草花纹,构图精美,刀法圆活。殿前东西二阶为古代礼制“东阼西阶”的遗制。

济渎寝宫建于北宋,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造,为济水神休憩之所。寝宫为河南省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它是济渎庙内唯一逾千年的单体木构建筑,在全国宋代木构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

临渊门为北海祠的山门,意为“临水之门”。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临渊门 单体木构屋梁 寝宫

龙亭重修于明代,因北临济水之源——龙池而得名。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造。檐柱与额枋特别硕大。此亭结构极为奇特,是一座保留有较多宋、元遗构的明代建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龙亭

长生阁,清代高台建筑,道家祈求长生不老之所。台前天然生出的古柏虬枝盘曲、横斜逸出,与藤蔓倒垂、郁郁葱葱的何首乌均寓意长寿。长生阁建于清代,是一座别具风格的砖石结构建筑,檐下砖雕精美绝伦。亭内有泉水一泓,清澈甘洌,可饮可濯,古时传说有眼疾者汲水濯之即愈,俗称“眼光池”。

长生阁

碑亭俗称无梁殿,建于明万历年间。亭内存放《邑侯史公重修济渎庙记碑》,记录了济源知县史记言率众重修济渎庙的善举,对研究济渎庙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济渎庙内现存历代碑刻40余通,记载了自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直到民国1400多年的历史。这些碑刻有皇帝祭祀水神的祭文,有政府、民间修庙碑刻,有文人的游记等等。其中有唐代著名文学家达奚珣撰文、书法家薛希昌“金剪刀”隶书的《有唐济渎之记》,宋徽宗“瘦金体”书写的《灵符碑》,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亲笔书写的《投龙简记》,明太祖朱元璋圣旨、御用书法家詹希元书的《大明诏旨碑》,都是非常珍贵的碑刻精品。碑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反映古代祭祀制度和朝廷政事变动的内容,又有记载济渎庙历史和当地人文等内容,不少碑刻文笔优美、书体美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玉皇殿重建于清康熙年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一座保留有明代风格的清初建筑。檐下斗拱雕刻形态各异的龙头,精致灵巧,体现玉皇大帝在道教的尊崇之位。

玉皇阁

接官楼重建于清代,单檐悬山前廊式两层建筑,为历代钦差大臣及随从官员祭祀水神时临时办公、休憩和存放供品的场所。

下午三点,在渊德大殿遗址进行大殿祈福活动,在音乐声中演员们模仿明代皇帝宣旨,进行祈福活动,祈福中华大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幸福安康,心想事成,万事如意,龙年吉祥。

天色将晚,意犹未尽,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济源踏上归途。游览济渎庙,仿佛又经历了一次历史穿越,亲眼目睹了一次视觉盛宴。

门前石狮一对 龙吟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