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椒第三讲—音乐游戏目标设定

在上节课《音乐游戏目标设定-海龟之舞》中,我们共同学习了音乐游戏的目标如何设定。音乐游戏就是音乐+游戏+规则,这个定义还是蛮好理解的,我在日常音乐活动教学中,也会用到音乐游戏的方式,但是实际上组织的并不是很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这样说到:“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精神,涵盖在《指南》对于定义解读中,而其中的关键字,是感受和体验。

那我们在教孩子们音乐的时候,最重要的其实也是感受和体验。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国培中,遇到北京的崔国华老师,当时老师的示范课结束之后,我们讨论课程中优秀和不足的地方。当时的我刚刚踏入工作岗位,认为老师教的学生必须要学会,提出了很多错误的建议。当时崔老师说,很多知识是一个慢慢感受的过程,比如听音,需要时间慢慢积累,多感受才行。
工作几年,我对于音乐游戏的涉猎其实还是不算多。一直以来,我带的都是中大班的孩子,小班的孩子还没有接触过。大班的孩子相对来说能力要强,但进入情境会慢一些,甚至还会出现进入不了的情况。

在选材方面,我们幼儿园现阶段选用的教材是幼儿多元能力主题活动系列教材,里面的音乐活动都是固定的,老师都是按照教材的内容去上课。那教材中的课程也会存在太难、不适合等情况,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情况。
在课程导入的部分,多用于图片导入、音乐导入、谈话导入等等,对于马上要毕业的这些孩子,见得多了就觉得没有新鲜感了。

我在尝试音乐游戏的时候,会出现课堂特别混乱的情况。例如在一节《大黑熊与小白兔》的音乐活动中,前半段音乐比较轻快,体现的是小白兔的脚步声,后半段的音乐厚重,节奏较慢,体现了大黑熊胖胖的感觉。我就让孩子们分组进行表演,听到轻快的声音,小兔子们就出来了,听到厚重的声音,大黑熊就出现了。但每次大黑熊一出现,班里整个就“炸锅”了。大黑熊到处追着小兔子跑,一节音乐游戏变成了体育游戏,椅子也碰倒好几把,哎。

音乐游戏活动中,幼儿会不会唱歌曲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指标,对节奏的把握也是一个重点。为了能做到这两点,就让孩子反复学唱,孩子唱了几遍就不感兴趣了,怎样有趣的学习歌唱,我想就是加入游戏的部分,但什么样的游戏比较合适,这是我目前最大的困惑。
每节课的前半部分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好引导的部分,但后半部分就比较难了,往往到了后半部分,有些幼儿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开始出现小声交谈、捣乱的情况,如果进入游戏,就会在游戏中进行捣乱,扰乱课堂环境。所以后半部分的引导我还是需要认真学习的。

根据上节课《海龟之舞》的音乐,我设计了一节大班音乐游戏活动。
活动名称:《海龟之舞》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旋律的快慢,能分辨旋律中快慢所代表的音乐形象。
2.能按音乐旋律的快慢规则进行游戏,遵守游戏规则,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能熟练掌握乐曲的弹奏。
2.《海龟之舞》音乐。
活动过程:
1.倾听乐曲,初步感知音乐形象。
*教师:今天请小朋友们听一首乐曲,其中有两个主人公,请你们听一听是谁?
*播放乐曲,请幼儿认真倾听。
*请幼儿自由发表看法,只要幼儿说的是两种对比明显的动物都要给予肯定。
*告诉幼儿乐曲的名字叫《海龟之舞》,描写的是老海龟和小海龟。
*教师弹奏乐曲帮幼儿进一步感知,旋律在高音区,速度稍快、节奏短促的音乐是在表现小海龟;旋律在低音区,速度较慢的音乐是在表现老海龟。
2.分段欣赏音乐,感知乐曲的情节。
*教师:下面要请你们慢慢地听音乐,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
*聆听【1】-【7】小节,请幼儿说一说这段音乐表现的是谁,从哪儿听出是老海龟的,它要干什么去。请幼儿学一学它走路的样子。
*聆听【8】-【21】小节,请幼儿说说这段音乐表现的是谁,表现小海龟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它要做什么。请幼儿学学小海龟走路的样子,提醒幼儿合拍地做动作。

3.请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完整欣赏乐曲,然后请幼儿自愿结合成两人组,根据音乐编个老海龟和小海龟的故事。
*播放音乐,幼儿根据乐曲内容进行表演。可采用全班共同表演或部分幼儿表演、部分幼儿欣赏的方法,鼓励幼儿将自己编的故事表演出来,提示幼儿大胆表现两个动物形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