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生活还能相信么
前段时间,我所生活的地方塑胶厂发生大爆炸,火势迅速蔓延,烧着大量塑料制品。这个事件在我们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倒不是说大爆炸新闻吸引了多少人的关注,而是第二天传出空气中漂浮着的絮状物,是污染物燃烧后残留物,说是吸入过多对身体有害,一时间人皆惶恐,上街没有不戴口罩的,口罩大卖,四处可见,风潮席卷小城
连我那消息一度闭塞的老妈,都戴起了口罩还一本正经的提醒我。开始并没有留意,当一个个熟人和你分析,空气中那飘絮什么什么样的,样子多么像塑料纤维。说的人多了,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似乎空气中真有絮状污染。后来我去了南京一趟,发现南京不也是这样飘絮纷飞。不由觉得好笑,哪有什么污染物漂浮,不正是柳絮纷飞的季节。这要出现在平时,谁也不会加以留意,只是赶巧碰上这么一茬事。
听了似乎没觉得什么,可现今社会,谣言满天飞,不实报道充斥,虚假夸大遍布,冲击社会真实性。我们有时候不经问自己,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手指能抓到的,是真的么?大量虚拟新闻报道流出,究竟该相信,还是怀疑。好想"呵呵"两声,宣泄心神的轻蔑,这不是现实的写实,更像一种可以的标题党。
标题,是为了提炼、精要、简明文字主题,吸引人的眼球,是没错的。但过分刻意做作的追求标题妖魔化的行为,谁受得了啊。那些追求噱头的人可管不了这么多,只要有个敏感刺激的标题就能带来成百上千万点击,网络数据时代,爆炸般迅速传播,到后来真假已难再追寻了。最开始不信的人,在一而再再而三的三人成虎状,狂轰乱炸环境下,也开始怀疑,犹豫最初的立场到底是对还是错。
如今新闻里随处可见的噱头不再是什么隐藏的秘密。噱头的导线可以短时间内赚取大量关注、点击,聚集人气,以达到某种目的。近年来第一起网络散布不实信息判刑获罪,引起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什么"一家34口一夜之间惨遭灭门,有图有真相,极度血腥,慎入!!!"其实揭开谜团,就是当地的一场大规模灭鼠行动,小老鼠被群灭太正常不过了。后来据嫌疑人本人交代,诸如此类的新闻,早就发过不少次,他通过传播大批不实新闻,以噱头吸引大量人关注,然后转发广告,一条广告费赚的是盆满锅满。
不仅是巨额广告费的诱惑,而且其中蕴含商机。像日本核泄漏事件引发的碘盐短时间内销售一空,传闻碘盐能防辐射问题,导致全国大到超市商店,小到小卖部摊口,一星期内无法购买食盐,大半人家里储备的盐够吃上半年的。就算是碘能有防辐射功效,哪是所含元素微不足道的碘盐可以阻止的。不由联想到,中国自古的百病神药板蓝根,有病没病喝一杯,百病全消,邪魔退散。这类型谣言散播的开端,你要说没有商家在背后推动,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像近期空间朋友圈很火热的话题,钱钟书的老婆杨绛先生一百岁感言的事。我估计很多人开始都不知道杨先生是谁,大都没听过在朋友圈里到处转发,显得自己逼格很高,最后不也证明是谣传么。
标题吸引性是新闻需要保留的,无脑夸大的虚假并不可取。茶余饭后,谁不想看个娱乐花边休闲一下,但不是扭曲事实的借口,纵观现实生活,"约"、"性"、"美女"等敏感字眼,吸引众人狂热的点击,而写实信息报道却无人问津或少的可怜的关注度,不免让人想走条捷径。如果有一天,小孩搀扶老婆婆美好镜头被新闻报道出来,"某低领少男爱恋大龄阿姨,两人亲密街头,究竟是真爱还是特殊情结使然?"。这样的报道漫天传播,想想,令人不寒而栗。我不希望我们的生活变成哪怕连最贴近真实的新闻都充满着虚妄谎言,分不清哪端能够相信。
是否某一天,现实世界会少些虚假的蒙蔽,浓厚的迷雾会慢慢散去,换来清晰明了的世界,我想,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