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军人学海无涯谈写作

一个有灵魂的业余作者远比那些没有灵魂的专业作家更加属于文学

2017-11-20  本文已影响1037人  李晓木
图片源自网络

01

在写作这条路上,我是比较幸运的。写了一年,成为了多家平台的签约作者和专栏作者,有近10家出版社编辑陆续找我出书,有过狂喜,有过心虚,但更多的是却是敬畏。

就像作家韩松落曾评价邓丽君的歌:渐渐明白邓丽君的歌好在哪里,她的歌没有怨气,不给听歌人的情绪染色,不让忧郁的更忧郁,绝望的更绝望。

给别人情绪染色,是赢得喜爱的快捷方式,但她下不了手。到了一定年纪,终于觉得,这是一种道德。

唱歌和写作在某些方面是异曲同工的,我想好的文章也一定具备这种道德,让读者读完有种按摩过心灵的舒服感,而非撩拨情绪后的深渊和绝望。

就像《奇葩说》的辩手姜思达说的:“只给世界观不给方法论,就是耍流氓。”写文章只顾撩拨,而没有给读者更好的安抚,这无形之中却给自己增添了“业障”!

我坚信,下笔时有所畏惧,才能写出更强大更长久的文章。

所以写作的第一颗心是敬畏。

02

周国平老师在《内在的从容》一书中写到:一个有灵魂的业余作者远比那些没有灵魂的专业作家更加属于文学。

因为这句话喜欢了周国平。

对这句话用“认同、赞同、真理、真相”都觉得不正确,都不足表达我的所想。正因为它是真是存在的,我想我无法用合适的语句形容自己的感触,一定是我既不是灵魂作者,也不是畅销作家的缘故。

一位编辑告诉我,写作一定要写自己亲身体会和看到的,如此写出来才不至于过于华丽,却有一种直达心底之美。诚如海明威说,非自己真正看到的,才需要华丽来填补和掩饰自己没有看到的虚无。

不怕细小,力求真实,但一定要写自己感悟到的体验。这是一种负责,更是一种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面对大的选题。

就像托尔斯泰所说:在平庸和矫情之间,只有一条窄路,那是唯一的正道,而矫情比平庸更可怕。据我看,矫情之所以可怕,原因在于他平庸却偏要冒充独特,因而是不老实的平庸。

所以写作的第二颗心是真诚。

03

在《演员的诞生》中,“戏疯子”周一围说:“找到演戏的这些技巧,然后磨练技巧,最后忘掉技巧。”而周一围所表达的“忘掉”,就如武术中的高手,可以化“有形”于“无形”,成为潜意识或下意识中的一部分。

这也正是写作的技巧。

别人问你,你怎么会想到这么写?有什么技巧?你还真说不出技巧,就是顺手这么写出来了。这就是技巧中的最高境界----习惯!

就像别人问春上村树写小说的技巧一样,他诚实相告,没有所谓的技巧,除了才华、集中力和耐力,他找不出任何技巧。只是坚持着自发、向心的东西,捕捉词语和文脉,赋予他们轮廓。这是他的职业,更是他的习惯。

所以,唯有不断的磨炼,像电影《刺激1995》中的那把小锤子,写作如果需要一个出口,那么只有不停地日凿夜磨,方能走到那个地方。

如此,时间才不是恍然的流逝,而是隐匿着到达目的地所必要的成长,是礼物更是福报。

很多朋友问我:“如何能写出好文章?”我都很不好意思的告诉他们:“这也是我一直所想的。”因为有的时候,自己写出来的文字,真的觉得很烂,总是不能恰如其分的运用文字表达我的观点。

但是你问我会放弃吗?我一定会无比肯定的告诉你,不会!因为只有坚持写,才有机会写的更好或者更烂,但如果不写了,只能更烂。更重要的是写作不是我所谓的天赋,而是本能。

所以写作的第三颗心是坚持。

04

我们没有借助任何视频,就知道现在播的是陈奕迅的歌,是王菲的歌,是李宗盛的歌,辨识度高是因他们独特的音色。

而一个好的作者,他文章的“魂”里也有音乐,你通过读出文章中的“音色”而认出他,记住他。

那些没有自己韵律的作者,写的最好的时候却是模仿别人最像的时候。

一位作家说过:是否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说出一个道理,这不只是表达的问题,而是决定了说出的是不是真理,世上也许有共同的真理,但它只存在于一个个具体的人,用心灵感受的特殊真理之中,那些不拥有自己的特殊经历的人,无论他们怎样重复所谓共同的真理,说出来的时钟是空洞的言辞,而不是真理。

模仿,终不过是东拼西凑的空洞,没有灵魂的自以为的“正确”。

所以写作的第四颗心是做自己。

在现在写作的圈子,我一直对有着稳定工作、优渥的生活而坚持写作的作者怀有更大的敬意,因为目的更为纯粹,答案就是喜欢或者不知道为什么。

05

如果非要说一些如何能提升写作能力的的方法,我的脑海里第一反应是“写作是阅读的孩子”。

现在很多的文章和平台,都在强调读书的作用,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成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为人所不知的身份,那便是终身读者。

但我想表达的是想让人领略读书的快乐,必须要摆脱功利的考虑,而是从容的心境。

就像边际效应中的金钱观,越想要赚钱越就不要想着赚钱。越想要成功就不要想着通过读书而成功。

这些外在的添加,都是读书的枷锁,剩下复杂的痛苦,剥夺单纯的快乐。

毕竟读书是那么真实。

每每读到触动心弦的文字,总有一些特别的感受在内心滋生,仿佛点燃了一把熊熊燃烧的烈火,帮你把这个世界蒙上的乳色薄茧烧掉,让你清晰而真实而美。

毕竟读书是那么幸福。

它们将智慧如同耳语般无孔不入地渗入生命的每一个罅隙,使我们像颗灌浆的种子一样丰盈饱满。

诚如茨威格所说:“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每一本经典书籍中它存在着一个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背景,阅读得以使人进入这个系统,遁因寻果,使人文明;

而多数碎片化的阅读,它追求的是信息的时下性,引导读者的情绪,妨碍公正的思考,使人愚钝。

就像周国平倡导的:读贤哲的书,走自己的路

好读书和读好书本质其实是一件事情,只有好读书才能读好书,只有读好书才算好读书。如此,才会由衷欢喜,渐生美好。

当我们进入写作瓶颈,当我们无法正常思考,当我们渐失初心的快乐……

切记写作的第五颗心“终生读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