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3】《教学勇气》(三)恐惧文化的启示

2021-01-21  本文已影响0人  宁超群

“拥抱每一过错,像找回久失的孩子。”

一个随时小心翼翼、生怕犯错的人,居然要去拥抱过错,实在是太难为我。

《教学勇气》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就从恐惧入手。

首先,作者剖析了恐惧。分为病态恐惧和健康恐惧。

病态的恐惧是的我们身心分离,于学生及其学生生活的分离,于自我保护的心灵分离,于主导的认知方式中分离。于是我们变得自我封闭,无动于衷。割断跟人的密切联系能力,破坏我们的教育学能力。为什么分离?因为分离可以保护我们对抗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恐惧之一——恐惧和异己的“他者”直接相对,不管“他者”是学生、同事、学科,还是一种内心自我矛盾的声音。我们恐惧遭遇他者可以自由地成为他自己的情景,恐惧直面他者说出他真实的心声,恐惧面对他者想我直白我可能不希望听到的实话。我们想要的是符合我们开出条件的相遇,以便我们能够控制其结果,以便他们不会威胁到我们关于世界和自我的观点。教学中,预设过分细致,害怕学生不按照自己的路子走,其实也是恐惧导致的。

健康的恐惧可以帮助我们存,甚至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比如我恐惧我的教学很糟糕,会想方设法提升我的教学能力。我恐惧学生在课堂里没有积极参与,我就会去寻找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度……恐惧也能给生活代理来积极的作业,如“旅行给人的价值就是恐惧”。正如优秀的叫声与学生共同穿越陌生的整理景观的尝试活动。跳出舒适区,面对未知与艰难困苦,恐惧可以让我们集中全力去解决问题,在新的路上有新的感悟,新的触动,新的收获。

我恐惧遇到“有问题背景”的学生。“不要再把有病的病人王文明这儿送——我们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给我健康的病人,以使我们看上去就像好医生。”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那种恐惧跟说这话的医生何其相似。

今天以《热血教师》为切入点,围绕“优秀是教出来的”主题,全校教师研讨了克拉克那55条班规给我们的启示。以学科老师和班主任的角色,探讨如何践行“人人都是德育者”的理念,分享什么是班规,为什么需要班规,如何制定班规、如何利用班规为课堂服务等方面。老师们的思考非常全面细致深刻,给了我很多启发。同时,我脑子里浮现出电影里几幅学生跟老师对抗的画面。我想,如果我遇到那样的学生,早就放弃了。可是晚上看到对“有问题背景”学生的分析,更加理解了克拉克,一个身心合一的人。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对学生内部状态的诊断:多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需要,少推卸我们对学生困境的责任,这样更有可能形成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要解决对“有问题背景”学生的恐惧,诊断之后,还要有倾听。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

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种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我的课堂里,我很关注这种倾听氛围的营造。我有倾听的意识,会耐心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听懂,慎重回应。我请学生回答问题,交流感受,互相倾听。我经常会说:“怎么想就怎么说。尊重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不轻易评判他人的感受,也不轻易否定自己的感受。”“每一个人的表达都值得尊重。”孩子们在课堂里的表达,没有恐惧,很是自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