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01|稀里糊涂学了天坑专业,想探究更多可能

2020-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竹de三厘米
1-专业选择,成功掉坑

行业内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生化环材,四大天坑。

“生化环材”指的是生物类、化学类、环境类、材料类这四类专业,“四大天坑”指毕业生就业异常艰难。

那年高考,阴差阳错掉进天坑。那时候哪里知道是坑,傻乎乎的选择了环境工程这个专业。

更坑的是,大学的前两年只有一门课《环境工程设计基础》是和专业有关的课程。

学了一年的专业课,就开始面临着就业或者升学,坦白讲我对专业只能是简单的了解。

“专业”从来就不应该成为捆绑你未来的理由。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更深入的了解专业,从而更好的发挥所学创造价值。

无论何时,我们也同样需要开阔地思路去发现专业的更多可能。

而我自己,就是选择了探索更多可能。

2-本科实验,建立兴趣

在本专业学习方面,大学里最有成就的便是在实验室做了一年多的实验。因为这次实验,让我对专业真正产生了兴趣。

实验的内容就是研究固体废弃物,俗称垃圾。

现在还记得我的课题:填埋场结构与填埋物种类对填埋堆体内气体流动路径的影响。

简单点就是研究一大坨垃圾内部气体怎么流动的。

经历一年的填埋分解,打开装置的瞬间,我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因为我们的努力,原本混合在一起的垃圾被处理的干干净净。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感触到:凭借人类的力量,我们让地球环境恶化,同时我们若行动起来,一定会改变这种恶化。

通过行为改善环境问题的主体是人,只有人的积极求变、不打折扣、始终如一的行动,才会带来持久的改变。

3-日本见学,想法萌生

2017年的时候,参加“樱花计划”项目,短期日本游学,日本的垃圾分类触动着我。

到日本后我们住在广岛国际广场(一个留学生、交流生集中住宿区)。

到日本当天我们就逛了小超市,买了很多吃的。当晚我自己就“生产”出许多垃圾,按照国内的习惯,将垃圾丢在垃圾桶里。

第二天,早起参加学习,我将喝完的饮料瓶放在桌子上,匆匆离开了房间。

晚上回来后,在我的垃圾桶里看到了早上走时留下的饮料瓶,只不过分成瓶盖、外包装和瓶身三部分。

饮料瓶身的两排小孔,就是方便拆下外包装

大概是收拾房间的服务生帮忙做的。随后我和同行的小伙伴将垃圾桶里的垃圾分类放在了楼梯间的垃圾桶中。

后来,参观到广岛大学博物馆时,一份报告触动着我。

官网最新报告

这本册子,从校长理念、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年度环境目标、往年环境成就、各教学单位环境教育、环境领域的研究介绍了环境保护在广岛大学的实施。

这本册子中还可以看到广岛大学和社会各界以及当地中小学有着广泛的联系,共同传播环保理念,共同进行着环境教育。

这本册子还用校园环境地图、详尽的本年度数据,呈现出整个广岛大学和附属单位的环境现状。

在食堂有针对于食堂节能降耗的海报,在各功能区域有针对于本区域的海报,在人流集中区域有综合性的宣传标语。

后来和日本当地的几名教授交流,日本的礼仪、交通、环保意识等等问题,也是通过几代人的教育实现的,早些年工业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在日本也是异常严峻。

这些都触动着我,从那时便萌生一个想法:

环境保护如果从环保技术的层面推行解决,仅仅指望一代代环境类专业的人去实施,则长路漫漫,还是要从宣传教育出发。

4-辞职支教,开始探索

大四找工作的时候,自己选择了一门专业相关的岗位。

我负责维护电子工业的废气处理设备,处理的气体包含了酸性气体、碱性气体、一般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性质的废气。

有好几次,因为我们排出的气体气味,影响对面企业员工正常办公,遭到对面企业一次次的投诉。

此时,环保技术和环境管理,决定一片区域的环境现状。

我通过努力,不断在技术领域钻研,不断在管理方面成长,终究解决的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环境问题,解决的是企业周围有限区域的环境问题。

而我想做的是更普遍的环保,让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够践行环保。

源自于过往的经验和经历,结合企业一整年的工作,认为环境教育可以实现更普遍的环保。

工作一年,辞职支教。想先体验教育、理解教育、思考教育,再实践环境教育,宣传生态环境理念,倡导生态环境行为。

我想先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进而反思更大范围的环境教育,慢慢实现理想。

年轻的时候还是想让自己经历更丰富,追求过理想的人生才够精彩。我想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发挥优势,激发潜能,让服务受众更广泛。

2020年是支教的第二年,疫情缓解复课后,工作量激增外加毕业班教学,让我的环境教育尝试整体放缓。

不过幸运的是,秋季开学当开出环保主题的校本课程后,主动选择这门课的孩子有20位。感谢孩子们,感谢我们在课程中的相遇。

此为环境教育系列01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