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总理(连载44)
机构改革既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撇开政治因素不论,从技术层面你有一个原则,两种手术方案。一个原则就是中央本级人员不宜做大的削减。如果把官僚系统比喻成一个人,那么中央就是脑袋,地方才是躯干与四肢。脑袋密布血管与神经,与核心要害盘根错节,稍微不慎就有生命危险。而躯干与四肢虽然也有血管神经与脑袋要害相连,但是脉络还是理得清楚的,这些部位减肥割肉——痛苦会有,但不至于危害生命。所以减肥只能在躯干与四肢上做文章,脑袋——先放一放。两种手术方案就是——横向切与纵向切。
其一,横向手术。按照华夏国宪法,管理层级分为4级——中央、省(直辖市)、县(区)、镇(乡)。实际上经过几十年膨胀,目前运作的行政系统已经变成6级——中央、省(直辖市)、地级市、县(区)、镇(乡)、村。这六级最适宜砍掉而不影响行政系统运行的就是地级市。但是全国不过300多个地级行政单位,即使将这些行政单位降为县级,以省直管县,顶多能裁减几十万个公务员——与全国1000万公务员队伍的基数相比,不过杯水车薪。效果有限,震荡却不小——想想要让几十万公务员下岗,要让几万厅级干部降为处级,十几万处级干部降为科级——这些人可不是一般老百姓,他们每个人的能量顶得上10个甚至100个老百姓——如果几千甚至上万下岗公务员到首都上访,估计首都所有部门什么事都别干了!
其二,纵向手术。这就是剪不断理还乱,起起伏伏连绵数十年的大部制改革。所谓大部制改革,目的有两个——部门职能调整或者机构削减。实际上真正推动大部制改革时,最高领导没有不希望以职能调整为由头顺势进行机构削减。因为,这样做好处几乎是一目了然——中央部委机构削减了,地方各级配套部门也可以顺势削减,这样纵向切割,体制就能实现整体瘦身。但是……实际操作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你简单回顾一下大部制改革历史:
82年开始启动机构改革,中央部委从100个减为61个。
88年第二次调整,中央部委从45个减为41个。
88年后由于……的原因,中央部委不减反增,从41个强势反弹到86个。
92年强势领导在改革路线上全力一搏,大获成功,即使这样也只能将中央部委从86个削减到59个,尚未回复到88年前的水平。
强势领袖一去,大部制改革再次放缓。虽然后面几年中央部委数量有所减少,但那不过是经济体制重大转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行政体制的一种适应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