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觉得心中的“恶”是正确的——观《调琴师》有感
一切善恶终有因果,没有凭空而来的善因,更没有凭空而来的恶果。
刚看完印度电影《调琴师》,这部在豆瓣评分高达8.6,甚至被称为“年度最佳悬疑片”的电影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抛开逻辑上是否合理不谈,一次又一次的反转确实一次次刺激着观众的感官和大脑。虽然有着多次反转,但并不烧脑,很好理解,跟着电影的剧情和节奏走,理解下来是没问题的。
这部电影脱胎于2010年的法国惊悚短片《调音师》,在十几分钟的短片基础上拓展成了一部一百三十多分钟的电影,短片的导演还参与了这部电影的编剧。
故事大致讲的就是一个装瞎的钢琴家误打误撞看到了一场凶杀案的现场,凶手为了斩草除根将钢琴家弄瞎,但依旧不依不饶,仍想将钢琴家置于死地,最后却被钢琴家“反杀”。(用最简短的内容概括了主线剧情,实际要比这复杂,感兴趣的可以详细去了解,最好能够去看下电影)
《调琴师》其实钢琴家一开始也并不想惹是生非,只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何况在案发现场他还是装瞎。但凶手却只想斩草除根,凶手先将钢琴家毒成了真瞎,但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把钢琴家杀死,而钢琴家即使真瞎之后也只是想拿到足以恢复视力的钱,但凶手的拒绝让钢琴家心中的“恶之花”落下了种子。
接下来瞎了的钢琴家凭借计谋一步步取得上风,最后得知凶手的体质很稀有,而这种稀有的体质不仅能让他重获视力还能获得一笔客观的收入,这时,钢琴家心中的“恶之花”真正的开花结果。
《调琴师》但我却觉得这种“恶之花”并没有什么不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是钢琴家面对凶手的步步紧逼后而做出的选择,凶手的稀有体质更是使“恶之花”绽放的最后一步,我想这种稀有体质的安排也是一种对于为了隐瞒杀人事实而不惜双手沾满鲜血的凶手的恶果。
一切善恶终有因果,没有凭空而来的善因,更没有凭空而来的恶果。系列电影《电锯惊魂》中便是如此,当我看到那些被残忍杀害的人时,会心有同情,但后面反转说到这些人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一人或多人死亡,我便没有那么的同情他们了,这便是恶有果。而在后面有一部《电锯惊魂》中就提到之前因间接导致他人死亡的人在受到惩罚后改过自新,反而成为惩罚他人的机关设计者,这叫善有因。
去年的“单车男反杀宝马男龙哥”一案中,舆论就是站在单车男这边,同样,前不久引发舆论的涞源反杀案中,舆论也是站在被逼到绝境的女大学生一家。按道理说,杀人者应该处死,但不少人支持杀人者,请求无罪释放他们,这说明和我一样心中存“恶”的人不在少数。
但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恶”是正确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种恶就是一种嫉恶如仇的态度。没有恶哪来的善,也只有知道恶的利害才知道善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