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本日常小记

《追风筝的人》:有人为你千千万万遍

2023-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浮生筱沫

大概是一个月前就看完了这本书,最初写了部分手稿,后来忙于学业就没有进行下去,今天翻到了,继续讲讲我的感受。从前一直不喜欢封皮颜色太鲜艳的书,受小时候故事书的影响,觉得有些肤浅,看过却后知后觉它揭露了一个国家用鲜血砌成的那段历史。橘红色是人们对民族的热情和希望,黑紫色则是美好的夕阳下散不去的乌云。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生于阿富汗相对富裕家庭的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的儿子哈桑的友谊,也可以说是两代贫富、主仆之间强化了的冲突。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如果说阿米尔是一个典型的利己、自我、拥有复杂人性的人,是一匹傲娇的小狼,那哈桑就是一只愿意随时献身的绵羊,而且是身上完全没有抵抗的毛发的秃羊。

他们小的时候每天生活在一起,做游戏、讲故事、识字。看似是发小间的共同成长,实则只是阿米尔将在学校里已经掌握的知识复述给哈桑。哈桑是地位低下的哈扎拉人,更是一个仆人,他聪明,却不可能拥有学习的机会,这是他唯一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在这过程中,阿米尔的心中自然带上了些自负,他从哈桑崇拜的眼神中获取丧失在父亲那里的自尊心。所以两个人相处起来都十分愉快,尽管其中的来源全然不同,却并没有人意识到这其中的不妥。直到风筝节那天,哈桑为了全力帮助阿米尔拿到胜利,被一群小混混堵在墙根下强暴(我惊叹于上个世纪的书思想竟如此超前)。阿米尔从头至尾旁观了一切,却没有站出来呵斥他们停下,以他的身份,完全有能力护住一个人,如果那个人是他付出了真心的。但显然哈桑不在这个范畴内。阿米尔的怯懦和自私、两人不平等的身份和情感付出,就注定此生相逢会是一场悲剧。

找母亲探讨了一番阿米尔的所作所为,她似乎不太认可我将过错尽数推给他的想法,说他那么做是受限于当时的社会风气:主人天生高仆人一等,仆人必须为主人奉献一切;而主人只是每月给他一点薪资,无需任何患难时的帮助。伦理上这么说是没问题的,但道德底线的约束使得现实中很少有人能做到如此冷漠无情。所以哈桑用自己心底的“奴性”护了阿米尔一辈子,年幼时给他捉风筝,年少时为他辩护,宁愿自己离开,年老时无一天不期盼着他重归故土。即使这一切都建立在他已知阿米尔冷落他、嫉妒他、背弃他的前提下。阿米尔是他唯一的朋友,而他对阿米尔来说只是那一片花园里的玩伴,在公共场合下显然有比他更好的交往选择。我写的渐渐浑身冰冷了,若是将阿米尔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放在我身上,良心都要遭天谴的。

东窗事发,在哈桑即将离开的那日,我近乎能听到阿米尔悲寂的呜咽声。他大概是有愧疚的,但这种愧疚最多只能促使他独自伤心、或者劝哈桑留下,不会再有过多的弥补和真心。

在我看来,悲剧最初的种子来自阿米尔的父亲。他和世上大多数望子成龙的父亲一样,希望儿子正直、勇敢、坚强,可是在最初就缺少了正向的引导,他失望于哈桑一次次地为阿米尔挺身而出,却并没有将这种失望转化为教子的动力,而是把负面情绪施加给阿米尔。他从始至终都在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儿子应该怎么样,却没有问过儿子自己想要怎么样。

但当阿米尔人到中年,想通自己的罪恶时,一切都已经太迟了。父亲去世了,哈桑死了,连为数不多的朋友拉辛汗也失踪了......与当年有关的人都消失不见,独剩他一人为自己的前半生赎罪。他将这一切真心都交付给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延续着“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不渝誓言。

生而为人,应保持着一颗善良和甘于奉献的初心,然而当付出的爱被漠视,我们又是否应该一如既往?

往事如涟漪,而未来爱的波涛,将跨越山海,奔涌而来。放下执念吧,手中的风筝应在天上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