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

回忆大清官商合办川江輪船公司創立史

2018-07-05  本文已影响19人  f28dc5f1e65f

原名:回忆川江輪船公司創立史
原创作者 邓安澜

一八五八年(咸丰八年)“天津条约”以后,汉口开放为商埠,其后烟台条约又定宜昌亦开为商埠,並允许英国人派员駐渝察看川省之英商事宜,一八九0年三月十一日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即“重庆通商条约”,约文为六款,开重庆为通商口岸,往来货物税则照长江章程统共办理;货运船只,应领货照:如有輪船上驶重庆时,依照船运货物的多少承领船牌关旗,始准英輪放行。

一八九一年二月重庆正式开为商埠,各国列強从此深入四川,外商接踵而至,太古洋行、立德洋行均在渝设立洋行。光绪十七年人四月一日英国在渝设立领事馆,随后法国、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也先后设立驻渝领事館。

四川劝业道周孝怀.png 重庆行业公会主席赵资生.png 重庆轮船公会主席邓华益.png

川江自“肇通”商輪及英法兵舰相继入川后,因有德国“瑞生”輪触礁沉没,行旅界均以此为戒慎。然川江已证明有行輪之可能。

蒲兰田曾建议驻华法使,制造特殊之輪以作通峽之用,意独占三峡之航权。

此时,川督赵尔巽鉴于外人一再施谋,深恐航权有失,省内绅民亦都以此为惧,赵乃一面阻止法国人,一面密会劝业道周善培(周孝怀),赵於是聚合绅商组织公司,以期实现国輪通航。

周善培到渝后,邀楊俊卿为翻译,其兄楊宝珊在英领事馆工作,同乘“乌德拉 ”兵舰由重庆至丰都来回十一个小时考查川江,然后回省覆命,並力主川江航运之有利无害。一九0七年(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廿九日奏禀淸廷,翌年二月初九日奉旨准行,川江輪船公司遂得以創立。

川江輪船公司定位官商合办,官方认四成,其余六成为重庆货商认购,並倡议与川汉铁路相辅相成。

成立之初定股资总额为白银二十万两,货商以每件货认银三钱,凑至四十两为一股,在商股未集齐前,由曹漱珊、赵资生等诸人向票号借贷,並许以不因有官本而收回官办,以保证私有权限;又许以廿五之独利不准另立公司,以避免争夺而使股东受害。

此后由成都官界集资四万两,重庆绅商四万五仟两,后又由川东总观察陈容曙派向三十六属绅商,集资两万四仟柒佰兩,加上利息一仟伍佰两,合计金额壹拾壹万壹仟六佰两,於一九0五年七月上旬交由上海机器局,将“蜀通”輪装配完成。

此时公司资金不足,还需囤船费、完纳船资及设备器具费,仍差壹万两,一时穷于应付,乃拉入重庆商会曹漱珊、赵资生、买办李裴知,推曹为总经理,赵为协理,並由重庆巨商天顺祥号垫付叁万两,公司得以开始。

英人蒲兰田时任法国軍舰船主,签约三年。川江公司也与他有约:待他与法軍舰合约结束时即受聘为造船顾问,将所订船舶图纸交他赴英所属厂(J.C.Thosnycrobt.&.co)购造机械后运往上海江南厂装配。一九0九年八月装配完成,附带拖驳定名为“蜀通”。船长115呎,宽15呎,吃水3呎,系双暗輪式锅炉,水管式引擎,马力600匹,时速13.5海里,带拖驳11海里。拖驳之容量能载货159吨,房艙12位,统艙68位。

“蜀通”号于九月初六正午由宜昌上驶,十四日抵达重庆。这是华人自营华輪入川之第一次,先父邓华益乘此首航,並与蒲兰田成了好朋友。船长蒲兰田、领江陈兴发、颜东衡、买办吴泉斋,渝宜每月往来一次,下水客票40元,上水加倍,从此开创川江輪船定期往来之新纪元。每年枯水季节停航四个月,行驶数年略有赢利。

民国二年,李觐枫任公司经理,乃自垫资白银二十万两 ,请蒲兰田到英国雅罗订造“蜀亨”輪,造价十八万两,汇水四万两。民国三年在江南制造厂装配完成,容量增至560吨,马力2000匹,航行兇滩无须绞行,且装饰美丽,为川江上最好的船只之一。两条船投入营运后,公司获利丰厚。后因清政府下台,公司经营不善,“蜀亨”“蜀通”船先后发生事故,最后把船卖给了民生公司。

民国十五年即1926至1930年先父邓华益创办九江轮船有限公司,有九江,合江,吉安三艘轮船。航线上至宜宾,下至宜昌,总顿位1005吨,称雄川江。並成立渝宜华轮联合办事处,任主任,联合各中国公司组织货源,互通信息,与外国轮船公司抗争。在此期间经各轮船公司民主选举,成立重庆轮船商业同业公会,任主席。赵资生的航业公会结束。

1930年九江公司与民生公司合并,邓华益进入民生公司领导层,赵资生任民生公司董监。

邓安澜
2018年7月2日

资料来源:1. 周孝怀后人提供;
2.先父邓华益口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