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不顺,除了生气撕逼,你还可以 ……
文 || 梅子黄黄
前段时间发生的辱母杀人案,众说纷纭,有支持有反对,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多次沟通不良导致的暴力后果。都说语言暴力不亚于肢体暴力,其实无论是语言暴力还是肢体暴力,最终的结果都逃不过这几个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管是赢是输,最后身体上、精神上,都留下了疼痛的烙印,或许还有憎恨。
大多数时候,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明明是想好好沟通,结果一言不合就演变成了撕逼,撕社会、撕别人、撕自己,这真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愤怒有时是对自己无能的表现!我们常常在心底呐喊,谁懂我?我又懂谁?
是什么蒙蔽了爱?有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致力于某种愿望,却轻于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道德评判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蒙蔽了对人对己的爱意;强人所难造成了心灵的隔阂。
以前总以为自己口才尚可,沟通能力还不错,但看了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书中很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也才知道自己段数太低。要是早点看到这本书,或许以前就没有那么多遗憾了。
非暴力沟通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中,还是在家庭教育中,该如何沟通,才会让大家明白自己,让孩子理解自己,自己又如何明白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就是一项每个人都应该好好修炼的技巧。我们既要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所以,面对刁难,除了生气撕逼,我们还可以学习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几个步骤如下:
一、四个要素表达自己:学会表达,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需要。
(这点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Ø观察
观察就是只把事实信息清楚地表达出来,不加任何自己的思想、情感、猜测、评论。区分观察和评论,比如:
1、评论:米奇花钱大手大脚 VS 观察:米奇上周花了一千块钱买书;
2、评论:他经常过来 VS 观察:他每周最少过来三次;
3、评论:你怎么那么脏 VS 观察:你吐水在地上 或 你用手抓菜吃
观察的举例:
1、昨晚妹妹在看电视时啃指甲
2、本周彼得每天都排在最前面
3、里奇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
有时候,对于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有些长辈就忍不住骂孩子笨蛋,没有做到包容和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对此,书中有段话非常好。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请你在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得事情与你不一样?
Ø感受
感受来源于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通过句式“我(感到)……因为我……”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举例: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很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当我们说“我觉得”不是感受,而是想法。举例:
想法: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感受:
o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o 作为吉他手,很郁闷。
o 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
表达感受的词:尴尬、害怕、担心、忧伤、绝望、遗憾、生气、内疚、妒忌等。
关于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
认为自己犯了错: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了指责,其实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作家约瑟夫.坎伯说:“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指责对方: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反应。
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举例:(两种说法)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从甲句看,是因为对方没来这个行为导致了我很失望,实际上是因为我想和对方说烦心事,但没有达到这个愿望才失望。所以我们沟通一定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Ø需要
也就是人的各种生理、心理需要,食物、运动、自由、选择、梦想、目标方向、情意相通、接纳、欣赏、爱、亲密关系、体贴、信心、尊重、支持,倾听,安全感,信任等。
说到底,就是你心底的需求,鲜花、礼物、吻、拥抱或者加工资、休假,出去玩?种种吃、喝、玩、乐、声色张扬的需要。想要就要说出来,不然谁知道呢?
Ø请求
清楚告诉对方,你希望他们“做什么”,而非“不做什么”。
提出具体的要求
明确谈话目的
请求反馈
了解他人反应
o 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o 对方正在想什么
o 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但请求不是强人所难,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举例:
甲:你不爱我了
乙:你一个星期有5天在外面吃晚饭,我很难过,我希望你多抽点时间陪陪我和孩子,一个星期起码3天在家吃晚饭,一家人多交流。
另外需注意的是:提了请求,没提感受和需要,也有可能导致交流困难。
二、学会倾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一点其实是将第一点中四个要素用于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上,用于引导他人说出自己的感受需要,知道对方求的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死死抓住我们不放,是我们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吗?如果是,我们可以满足得了吗?不能,我们怎么拒绝?
Ø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Ø 给他人反馈:用疑问句给予反馈和确认,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
他人的观察,如:“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他人的感受及需要,如:“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定酒店?”
而直接问“你说的是什么事?”,“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你希望我怎么做”这样则会产生距离感,它们并不是获得信息的最佳方式。
如果在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人们主动表达自己。例如我们想问别人“你说的是什么事?”,我们可以说:“我有些困惑。我想知道你是指哪件事。告诉我好吗?”虽然,这并不是必要的——有时,我们的语气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但还是建议主动表达感受和需要,特别是情绪很激烈的时候。
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所有的批评、攻击、辱骂和嘲讽就会消失。一旦我们把所谓的批评和指责看作是来自于他人的礼物——为处于痛苦中的人提供服务的机会,我们就会感到幸福。
怎么知道比人要不要反馈,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如果我们自己就是说话的那个人,不妨清楚地表明我们是否期待反馈。
Ø 保持关注: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的请求前,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怎样判断对方的感受是否已充分表达?一是他变得轻松,二是他停止了谈话。如果无法确定,不妨问一句:“你还有什么话要告诉我吗?”
举例:
甲:“你以为你什么都知道?!”
乙:“听起来,你有些不耐烦,因为你希望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得到倾听?”
最后,说说倾听的力量:倾听使我们用于面对自己的弱点。还可以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生动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倾听还可以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
注: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
三、爱自己,重获生活的热情
首先,我们要转变自我评价方式,当我们表现不完美,不必自责,而是尝试从失误中获益——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的成长。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因为“应该”意味别无选择,让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需责备自己。如果我们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其次,学会宽恕自己。我们问自己:“我做那件事情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
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及价值观——不论是它是否实现,不论是庆幸还是遗憾。
第三、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来选择生活,是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
第四、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很多事情我们自己认为“不得不”做,其实是因为你选择做,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用句式“我选择做_____ ,是因为我想要_______。”思考,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时,动机不外乎:
1)为了钱;
2)为了得到赞同;
3)为了逃避惩罚;
4)不想感到羞愧;
5)为了避免内疚;
6)为了履行职责。
想清楚这些,你就会放弃一些不是必要的东西,选择做有趣的事情了。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通过深入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快乐。
四、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前面提到,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沟通并非说我们不可以表达愤怒,但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传达我们的心声。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
(1)停下来,出来呼吸,什么都别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体会自己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有时,第(3)和(4)之间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如果有一方不想交流,或是危险迫在眉睫没有时间交流。我们就需要使用强制力来避免伤害。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运用强制力是处于防卫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惩罚对方。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而不评价对方及其行为。如果一个人做的事情会伤害自己或他人,那是因为他不够成熟。
我们有时给别人一点颜色看看,是希望痛苦能让他们:(1)意识到自己的过错;(2)感到懊悔;(3)改变行为。比如家长体罚孩子,想让孩子知道不该做什么。但体罚却让孩子形成这样的认识:当别的方法都不起作用时,就可以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另外,如果我们威胁他人或实施惩罚,人们常常会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这样,彼此的关系就会更加疏远。
两个问题可以帮我们看清惩罚的局限性:(1)如果我不喜欢他现在的行为,那我希望他怎么做?(2)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例如:我们希望孩子出于爱干净或对父母的关心去打扫房间,指责或威胁显然不大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表达感激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你为什么感激?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
Ø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Ø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Ø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其实就是表扬到具体的事件,感受和心情。当别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感激时,我们可以与对方一起庆祝生命之美——既不自大,也不假谦虚。
最后,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认为别人不高兴,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不经意把亲人或其他人看作负担。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为他人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很大。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从而产生恼怒。这时遭遇别人的痛苦,我们可能会无动于衷。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
希望大家都做“生活的主人”,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