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改革开放

2018-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婧_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出发,“改革开放”已经在中国行走了40年的历程。久经风雨愈坚定,跋山涉水始前行。一路走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拂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改革开放是宏观的国家政策,当这四个字化为千丝万缕的力量潜进我们生活的很多时候,我们是全然不知的。人们好像只能在跨过了岁月的长河,在今昔对比之后,才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同样的,偏居中国西南的一隅,我的家乡,我的家,也在这春风细雨中被无声地滋润着,不知不觉并且不可思议地成长。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路”。没办法,人总是要走路,跑路,就像家庭主妇每天总是要买菜一样,同时也和她们算计多一分少一分的便宜似地计较着多一分少一分的便捷。“这次用了多少时间?这次跑了多少路程?”每次这么盘问着,“路”的变化也就自然逃不过了。 

      改革开放前,“简居于深山之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几亩地上耕作生存。”这是父辈们小时候的生活。作为民办教师的爷爷带领父亲去镇里上初中,每天从家步行三四个小时去上学的途中,还得换下新鞋,穿上“破旧的解放鞋”才可放心前行。谁不想穿新鞋?只怨路上石头乱铺,坑坑洼洼,一碰见雨更是泥泞不堪,那时候买得起哪种鞋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呢? 

      20世纪90年代末,勤劳干练的奶奶把节俭挤下来的富余收入和爷爷的工资凑在一起,在县城里修建了自己的小砖楼。乡镇里的路该不至于不好走了吧?确实,可是也不好跑了。这时候,情窦初开的爸妈决定回家订亲,两家相隔两百多公里虽是也没拉浅爸妈的情分却着实苦了他们。妈妈初次见公婆时,先是坐在大货车里颠簸一天,昏天黑地到傍晚,再步行到凌晨,这也才到了。

      2003年我便和父母来到市里生活,这是决定我家发展的关键一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市经济水平也随之提高,而对于西南地区的城市而言,“修路”则成了重要一步。父亲买了一辆皮卡车,每天拉着建筑材料奔波于城乡之间,他的工作就是承接一些公路建设项目。从开辟村里的“山路”,到重修乡里的小路,再到扩建县城的道路,直到城市马路的沥青化修整,一条条路蜿蜒在这座山里的城市,我的父亲也走出了他自己的致富之路。

      在这期间,我也从咿呀学语的小孩逐渐成长为一名独立的高中生。在我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是背井离乡的求学生活,不可避免的是长长的回家之路。可喜的是,这条路从三个小时的老路,到一个半小时的半高速公路,再到四十分钟的全程高速,我离家的距离没减,但我却更方便回家了。

      等到我离家的距离翻了几翻,成为大学生的时候,从泸州到遵义的高铁通路了,也就是说,不可想象的回家之旅缩短为四个半小时的高铁体验,回家也不折腾了。可别高兴得太早,惊喜往往迟来一点呢。今年过年后,新修建的茅台机场与广州之间也就通航了,只需要一个半小时我便来去自由了。独当一面的我好像心中的大石终于沉沉地稳稳地落下,家的温情不再遥不可及,独自在外的愁绪也飘散了好多,心里更踏实了。这就好像我还是和高中一样,只离父母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都触手可及,我们都没有远离。

      一项政策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改革开放”也是如此。我们似乎不太能回答什么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对于我有什么益处,但我们确实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器物升级和文化的繁荣;我们确实也暗自惊喜自己逐渐开阔的视野和找寻机遇一心向上的勇气;我们活起来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中欣欣向荣。这样,改革开放也算是如愿以偿了。

      继往开来的人们别着急呢,改革开放带来的活力还将继续,路的改变也在继续,我们拭目以待。

路在改革开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