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为你好”,我憋死在了无声的夜里!
一句“为你好”,我憋死在了无声的夜里
文/青年校社
01
想问大家一个关于教导的问题
今天在网上又看到了一篇倾诉文,是一个男孩子。
他说:“父母的爱让我喘不过气来”。
这让我想起了这些年来一直有争议的原生家庭问题。
而那一句“这是为了你好”,不知道憋死了多少想开口的孩子……
在评论里看到有人在说“父母这是为了你好,你要体谅”。
我真想给他两个大嘴巴子。
“我这是为了你好——中国父母"
02
忘了是去年还是前年了,微博上爆出了一件女博士被母亲逼的跳楼的事情。
这位女生是美国常春藤的博士生,母亲是一位老艺术家。
这天母亲去看她,不知道为何指责起了女儿
女儿问:“我是不是永远都没办法让你满意?”
母亲回:“你觉得你做的很好吗?”
女儿转身翻越围栏跳下楼去,最终没抢救过来
而在一些知情人对这件事有了解:
“母亲经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女儿”
多么讽刺的一句话,在外人面前,她恨不得把自己孩子夸上天,别提有多自豪;但在孩子面前,却固执地连一句赞美之言也说不出口...
一句话能干什么?他能夺走别人最宝贵的生命。
"一句话,取人性命于千里之外"
03
“此生缘尽,只愿没有来生”
这是一位浙大博士跳钱塘江前最后的话
“2016北大学霸弑母”
“2009初二学生文文伙同弑母”
“2010年好学生徐力弑母”
这一个个事件刚被爆在网络上时,铺天盖地的都是对孩子的谴责
可……孩子的错不都是大人的错?
"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04
前段时间还有一个北大的学霸事件
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状元王勐
北大生物系录取
世界排名前50大学研究生
这上面每一个名头,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才有的
可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
却在考上大学后再没回过家,父亲被自己拉黑
甚至写下万言书控诉父母过度的爱对自己的影响
文中写了种种事件,毫不避讳的指责自己后来的内向、敏感和缺少信任是父母造成的,被媒体大量转载。
可当事人的父母,却对这件事嗤之以鼻,甚至觉得他在小题大做。
“他17岁就不在我们身边了,半辈子都没在我们手里,这么说不是我们掌控不够吗”
——王勐母亲"
05
这个新的话题诞生之后,将很多中国父母打了出来
“我感冒了,我妈就在边上使劲说我,让你不要这样,叫你不要那样”
“我初中得了个奖状,兴奋的带回家给爸妈看,他们将我狠狠打了一顿,因为上面有涂抹的痕迹,他们觉得我是骗人的,老师说清楚之后就不了了之了,从那以后到现在,我也不曾想过得奖”
“我读大学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我问我爸如果我被欺负了怎么办,他问我为什么会被欺负,让我想想自己的问题,后来去了学校我把他微信拉黑了”
网上这些亲身经历的事情告诉我们:
"很难说“我爱你”,更难说“对不起”!
——中国式父母"
06
扪心自问,到底是什么催生出了这样的一群父母?
美好的初心、焦虑、虚荣、借巢生蛋?
今年清明节我和我爸有了一次单方面的争执,原因是因为“回老家捞鱼的时候,我不会游泳”。
他开始长篇大作,指责我一天只会沉在网络上,混吃等死。可当初我要学画画,不也是他拦住的?可当初我要游泳,不是家里让我不要去的?怕我有危险?
我反驳几句,他更带劲了,就差踩到我脸上来了。我妈把我拉到一边,让我听着就好,不要说话,我说:
"我的自卑就是这样养成的"
07
鲁迅在《我要怎样做父亲》中写到:
“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
在中国,父母在孩子眼中是权威,不可撼动。
他们试图让孩子一夜之间掌握生存的本领,并以此去要求孩子,而为之牺牲的是孩子的童年,是一个青年人精气神。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自杀,连续八年排名儿童自杀人数第一名。
个人认为,如果要教育出一个好孩子,定位很重要
很多人潜意识里,孩子是父母的奴隶
可事实上,孩子只是父母手下的员工而已
用奴隶的规矩去束缚员工,总会忍受不住,勉强忍受住了,在沉默、压抑中也会承受很大的心理负担。
所以,适当的时候放手,孩子才能飞得更远。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纪伯伦《孩子》
详情查阅个人公众号:青年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