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咪的育儿婚姻育儿

北京:未来五年买学区房也难上牛校?

2016-12-17  本文已影响827人  谈天说地的芝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家长们在烈日的灼烤中忐忑地等待着小学入学通知。而在大部分人顺利拿到一纸入学通知书的同时,少数家长却意外地发现,在全家付出资金、通勤、居住条件几方面的巨大代价后,小孩却无法进入期望的“牛校”,只能接受区内甚至跨学区调剂的命运。

背景1:人大附小调剂

人大附小2016年幼升小,由于第一顺位(房产+父母户口+孩子户口合一)人数即已超出录取人数,世纪城小区2013年5月30日之后落户的孩子被调剂到刚刚被人大附小承办的6公里外的薄弱校亮甲店小学。

背景2:昌平昌盛园小学(石油大学附小)调剂

昌盛园小学虽在全市名不见经传,但在昌平却鹤立鸡群,颇受青睐。自从与石油大学共建后,为照顾学校子弟,招生范围每年都划出1-2个小区。2016年不但又划出了龙山华府小区,而且还将部分落户年限不够的孩子调剂到近10公里外的昌盛园小学分校(2015年合并的原十三陵中心小学)

        除此以外,还有黄城根、裕中、椿树馆……从西城到昌平,从牛校到普校,为什么今年入学这么难?

一、人口增长

        根本问题,人太多了。理科生就是这臭脾气,一言不合就发飙(表)。找出北京市统计年鉴来一目了然,2000年~2006年间京籍人口年均增长率6.6%,4年增加了1.7万人;2006~2010年间京籍人口年均增长率7.2%,在基数增加的基础上增速进一步加快,其结果就是短短4年内又增加2.5万的京籍学龄儿童,教育资源短缺是必然的结果。

二、人口流动

        对于热门学区而言,本片区内出生落户的学龄儿童只占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有相当比例的学龄儿童是外片区出生,在入学之前通过购买学区房或政策保障或共建等渠道进入本片区入学的。越是热门的学区,人口流动的影响也就越大,这一影响可通过机械增长率来衡量。以落户热门的西城为例,从2002年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多维持在2‰~4‰之间,甚至还出现过一段时间的负自然增长。而机械增长率则从未低于6‰,是自然增长率的3倍还多。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西城几乎已无新盘,老旧小区居住条件远差于其他城区,房价一枝独秀,在这样的条件下仍选择落户西城的绝大多数是为了改善子女教育条件。因此,也就意味着机械增长的这部分人口将在0~6年内逐渐转化为西城学龄儿童,进一步加剧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三、非京籍

       由于非京籍人口流动性较大,即使在北京出生,也有相当一部分非京籍儿童选择在京外入学。因此,网上类似的学龄人口分析中多数未考虑非京籍儿童的影响。那么,在北京入学的非京籍学龄儿童到底有多少呢?根据北京市教委的统计,2015年登记入学的学龄儿童总数接近16万人,其中京籍9.97万人,非京籍6万人。这一总数与2014年持平,较2013年下降1.5万人。从数据可以看出,非京籍学龄儿童占到38%,如直接忽略,在分析中将带来较大误差。

        由于京籍出生人口自2006年以来一致保持高速增长,因此可以认为入学登记儿童总数的下降是非京籍儿童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将2007年京籍出生人口与2013年登记入学人数对比,可以计算出2013年在京入学的非京籍儿童人数约为8.31万。2014年教委加强了对非京籍儿童的入学登记审查,当年非京籍儿童人数直降2.3万。2015年非京籍儿童人数6万人,与2014年基本持平,说明在现有政策条件下,非京籍儿童入学人数已基本稳定在6万人这一水平。

四、以后会怎样

学历史的目的是为了预测未来,那么未来又将如何?还是从这三个部分掰开揉碎了看。首先是户籍人口出生数。还是老规矩,祭出北京市统计年鉴,找到了2010~2014年的出生数据。从卫生部的一篇报道里面找到了2015年数据,再从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新闻中翻出了2016年的预测数据,并根据2014年京籍/非京籍的比例换算得到2016年的预测数据。为便于分析,标出了属相、入学年份和重要政策的影响。两次二胎政策调整出台于2013年12月和2015年10月,考虑其影响的滞后性,将其标在下一年度数据上。

数据解读:

未来形势四个字:极为严峻。以2010年为基准,2012年增长43%,2014年增长69%,2016年预计增长139%。受属相影响,唯一的相对低谷出现在2015年,但相对基准也增长了36%。

当第一个出生高峰年2014年的孩子在2020年入学时,仅京籍学龄儿童人数就已经超过了2015年的学龄儿童总数,再加上非京籍,总人数约为23万人,是2015年的144%;

当第二个出生高峰年2016年的孩子在2022年入学时,京籍学龄儿童人数将超过2020年入学总人数,加上非京籍,当年总人数约为30万人,是2015年的188%;

今年的紧张火爆程度再×2,就是2020年北京市入学的平均情况。

如果计划进入热门学区,比如东西海,那么还得考虑人口流动情况。根据西城统计年鉴,2014年西城人口自然增长1.02万人,机械增长1.15万人。考虑到2014年学区房概念才刚刚抬头,未来机械增长人数超过1.15万毫无悬念。而整个西城能提供多少学位呢?根据家长帮论坛“敖其尔爸爸”的统计,2014年西城各片区小学入学总数仅为1.2万。也就是说,如果西城教委不能在6年时间里将小学容纳能力翻番,一部分西城孩子将无学可上,只能向区外调剂

对于牛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考虑到今年多数牛校都在六年一学位的基础上额外要求落户时间超过3年,届时出生落户这一标准可能将成为硬杠杠。也就是说,对于2014年~2016年出生的孩子,如果做不到出生落户,那么有相当大的可能性即使买了学区房,也不能进入心仪的名校就读。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统计年鉴

2、西城区统计年鉴

3、2015北京近16万儿童入学信息采集完成

4、2015年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分析

5、2016北京分娩量或超40万政府将紧急出台新政

6、西城2014年各学区小学入学人数一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