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齐民要术》
文/快乐心
李衡于武陵龙阳泛洲上作宅,种甘橘干树。临死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吴末,甘橘成,岁得绢数干匹。恒称太史公所谓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者也。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译文:
李衡:三国吴时人,曾任丹阳太守。曾派奴仆在武陵郡龙阳县(今湖南汉寿)的洞庭湖冲积沙洲上建造住宅,并种了千把株柑橘。吴末柑橘长成,家道殷富。木奴,指柑橘。后世扩而展之,也泛称果树乃至树木为木奴。
樊重:东汉初人,善于经营生产,家累巨富。梓:梓树。作为家具木材,栽种十年以后可用。漆:漆树。土地条件较好的栽培漆树,八九年后可以割漆。
李衡在武陵郡龙阳县的大沙洲上盖了宅院,种上一千棵柑橘。临死时,嘱咐儿子说:我村庄上有一千个木奴,它们不向你要吃要穿的,一个的收入等于每年向你献上一匹绢,也尽够你花消了。到三国吴时末年,柑橘长成结果了,每年可以收得几千匹绢的利益。〔这就是李衡〕经常称道的太史公的那句话:江陵的千株柑橘,跟千户侯的收益相等的意思了。樊重要做家用器具,先种梓树和漆树,当时人都嘲笑他。然而日积月累,〔十几年之后〕,都派上了用场,过去嘲笑他的人,反而都向他来求借了。这说明种植是无论如何不能放松的。俗话说:一年的计划,总不如种谷;十年的计划,总不如种木。正是这个道理。
《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书中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
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随便一个段落,都是讲人生全靠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古话说:力能胜贫,谨能胜祸。这就是说,勤力劳动可以克服贫穷,谨慎做人可以避免灾祸。
虽然久居城市,再也难有体验农耕种植的那种淳朴生活,但通过读这本《齐民要术》,重新回味小时候乡村的生活,大自然的风调雨顺,天地和谐,无欲无求的那种安宁,勤劳,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