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满天星捡一个好文【爱心小岛·文海晨光】专题

旧|浦岸头记忆

2022-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茉莉花微开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永冬泩双月征文」第三期【旧】


无意中看到同学发来的一条短视频:画面中,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穿城而过,河水碧绿,两岸是略显斑驳的老式民居。

多么熟悉的场景,那不正是我家乡小镇的河吗?多少年过去了,石桥依旧,流水潺湲。

网图侵删

河岸边,含饴弄孙的老人们,脸上挂着恬淡幸福的笑容。有人在门口浇花,讲白搭;间或有人骑着自行车、三轮车悠悠而来。

这段视频,配上邓丽君演唱的深情款款的歌曲《小城故事》,似乎是从时光的深处走来。刹那间,唤醒了我对这河、这镇、这些陈年往事的许多记忆。

网图侵删

这条河,据说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龙浦河”,也不知道它的源头来自哪里,又流向何方。对于穿过小镇的、一段最繁华热闹的地段,人们更习惯于叫它“浦岸头”,这里,有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经常有船在河里行驶。船上满载着的有黄沙、水泥等建筑用品,有时,也有乡下人载着米、蔬菜等物品来镇上贩卖。

船在河上驶过时,会发出“突突”的声音,船尾白浪翻滚,留下长长的波纹,似乎在宣告着它曾来过。引得小孩子在岸上竞相追逐。

夏日的清晨,天才蒙蒙亮,早有勤快的家庭主妇挎着一大桶衣物来到河边,沿着青石条砌就的石阶下到与河水齐平的位置,开始了洗衣任务。

宽阔的青石板台面,可堆放许多衣服。那些青石板,经过长年累月的摩擦,愈发的干净平整。先将衣服在河水里浸湿,打上肥皂或泡上洗衣粉,揉、搓、刷,或者用棒槌用力的捶打。那捣衣声,清脆而嘹亮,久久地在清晨的河面上飘荡。

将衣服在水里甩出去,再灵活的收回来。巧手的主妇,竟能将衣服洗得如行云流水般,煞是好看。

热闹的时候,是需要等位的。一处可容纳两三人同时进行操作。那边在汰洗,这边后来的,则先提水把衣服浸湿。

手上不停的忙活,嘴巴也不闲着。镇子不大,彼此间多是认识的。即使不熟,聊不了几分钟,也马上能找到彼此共同的熟人。

于是,谁家新添了大胖小子了,谁家婆媳关系不和了,等等,诸如此类的消息,很快就像插上翅膀一样,传播开来。

夏日的黄昏,更是浦岸头的高光时刻。太阳的余威尚未散去,这里早已是人声鼎沸。游泳的、戏水的,还有洗衣洗菜的,将整个河边装点得热热闹闹,生动活泼。

那时候的小孩子,似乎个个天生就是游泳健将。根本不需要像现在的孩子那样,找个游泳教练,正规的培训多少时间。

他们或是在父兄的带领下,或是根本就无师自通,从在水浅处扑腾开始,只需要胆子大,呛了几口水后,慢慢也就学会了。

至于游泳的姿势,那是没什么讲究的,狗爬也好,蛙泳也罢,怎么畅快怎么来。

不会游的,则抱个拗斗(一种用来装衣服或盛水的木制容器),或者大木桶,也可以在水中尽情享受清凉的一夏。

最引人注目的,是站在岸边跳水的高手,他们表演似的一个猛子扎下水,如鱼一般在水里自由的穿梭,总会赢得人们的喝彩,还有小孩子艳羡的目光。

这天然的泳池,曾给多少人带来过欢乐。

那时候的河水是清亮亮的,大家都很爱护,从未见有人往里乱扔垃圾之类的。或许是因为镇子小,大家才更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着这条母亲河。

因为水质好,除了供洗衣洗菜之用外,它甚至也是饮用水的来源。早起的人们,或肩挑,或手提,运回家。偶尔遇到水质混浊时,也不打紧,放点明矾澄清即可。

水质好,水里各种生物也不断。下到水里去,往石板缝中一掏,不大会工夫,你就能摸得大把的螺蛳。小鱼小虾也是寻常见的,尤其是大雨后,拿个网去捕捞,相信你不会空手而归。运气好的,还能抓到几个田蟹。这些,可都是下酒的好伴侣呢。

一条河,滋养了一镇的居民;一条河,也衍生了河两岸许多的产业。

晨曦微露,两岸居民们的门渐次打开。原来,这里不但是居住的场所,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坊兼门店。

东边是铁匠铺,西边是扁担行,再过去几米,又是竹篮子加工场。还有卖簸箕、笤帚的,等等。总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所需要的日用品,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每逢赶集,这里注定要被挤得水泄不通。

听老妈说,浦岸头这家铁匠铺的手艺是祖传的,祖祖辈辈在这里以打铁为生。一把菜刀,用上十几年都不会坏呢。

透过被卸掉门板的空间,你会看到,一个铁匠抡圆了膀子在淬铁。火红的铁块,在他的手下被驾驭得服服贴贴,经过几番捶打,就变成扁平的了。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手艺,容不得半点偷懒。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人第一个往河里倾到垃圾,后面的人有样学样,于是,河水不再清澈。而两岸居民曾经赖以生存的手工作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如昨日黄花,逐渐消失在时光的隧道中。

浦岸头,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老去。有条件的年轻人渐渐搬离,只留下恋旧的老人,依然固执地坚守在这里。

有时候,人们偶然间从浦岸头走过,望着泛着泡沫的河流,日渐倾颓的老屋,会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那曾经承载了多少人美好记忆的浦岸头啊,难道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吗?它犹如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苟延残喘中勉强支撑着。

好在,政府花大力气进行了“五水共治”,龙浦河的污染状况大为改观。镇上的居民欣喜地看到,昔日洁净的河水又回来了。

沿河的居民,饱满的生活热情也回来了。他们在向河的一面栽花种草,用姹紫嫣红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如今,小桥依旧,河流依旧。“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多希望时光能就此打住,将记忆中的美好,永远留存。

网图侵删 网图侵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