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读完《原则》英文版之际

2022-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班_

去年9月2日开始读《原则》的英文版(从第二部分「生活原则」开始读起),每天半小时,读完在朋友圈打卡。截止到今天,用了6个多月的时间,共计打卡150次,完成了阅读。在这个节点,写篇文章当作回顾。

1.为什么开始

开始做这件事的想法很简单:培养阅读的习惯,顺便把英语用起来。

《原则》是笑来老师多次推荐过的书,之前也买了中文版,但是因为阅读习惯不好,读书总会遇到读了一小部分就搁置一边的情况,这一次希望能借助公开打卡的方式,倒逼自己每天划出一小部分时间来读书。之所以选择《原则》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笑来老师多次推荐过,作者瑞•达利欧因为践行自己总结出的原则,带领桥水资本取得了长期持续的成功业绩。《定投改变命运》里说在投资领域有一类人给出的建议值得普通人直接盲从,那就是因践行自己的理念而取得长期持续成功的人,他们是真正知行合一的人。我想,在其他领域也同样,真正做到的人给出的建议才更有价值。

为什么选择了英文版,因为英语是获取一手高质量信息的必要工具,笑来老师不断强调要学英语,而学英语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用起来:直接去读英文原版书。

碰巧定投人生课堂的同学里有不少已经读过了这本书,而且还是英文版。请教晓宁开始前需要给自己做怎样的心理建设,对方说,别怕读不懂、读得慢,咱虽然读不懂,但咱可以读得完呀。

于是没多想,打印出英文版就开始读了。

2.有什么感想

刚开始进展的也并不顺利,很多单词都要查,读一页纸就要花半小时,需要不停地打开中文版对照。不过因为给自己的期许不高:以读完为主,过程中允许有间断。所以也就克服了起初的心理负担。过程中也并不顺当,因为认知、层次、所处的环境等等原因,对于一些内容并不能理解,只是偶尔能做到有所会意,因此才体验到一些共鸣。总而言之,过程是磕磕绊绊的,唯一做到的是不论质量高低,反正是读完了。有两点体会:

以上两点其实归结起来说的是一件事:培养自己的长期视角很重要。包括在《原则》里,作者也提到,做决策不能只考虑眼下/直接的结果,而是要看到后续和再后续的结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决策。比如,拿锻炼身体这件事举例,跑步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身体疲累,这让人痛苦,如果以此作为决策依据,那就会选择不去跑步,让身体机能处于较低水平;但跑步带来的后续结果是更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活得更久更好,如果能考虑到这儿,一定会选择忽略当下的负面感受继续行动。

长期视角是什么?是不对当下的困难做过度解读、不对当下的得失做过度反应,因此不走捷径,不求速效,尊重事情发展规律,相信积累产生力量,最终用时间和努力换取好的结果。做事不能一次做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做得不好也要接着做,先做完一次。然后就可以再来一次......这么重复下去总能做好。

image

(左侧是中文版,右侧是英文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