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金融3.0时代,“别人家的银行”都是怎么做智能化转型的?
星期天我去附近某银行的网点办业务,一个偌大的厅堂冷冷清清,只有寥寥数人。
大堂第一时间把客人引导到附近一台智能设备边,在上面熟练地进行操作。一些简单的业务不需要排队等柜员叫号就办好了,更多的情况是需要到柜面人工处理过后,再回到机器这边配合。
不知道是人少还是确实提高了效率,我一个业务办下来才不到10分钟。
给银行做培训这么多年,我也确实见证了银行的转型变革。我深深知道,现在正如火如荼的智能化网点转型,决不仅仅是添置几台智能设备这么简单。
一些在金融科技方面走在前列的银行,同样的业务可能根本不需要去网点就能用手机办理,5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搞定。
这些被称为“别人家的银行”,比如招行、建行等。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别人家的银行”在智能化方面是怎么布局的——

招行:
招行最近刚发布了App7.0版本,除了继续加强支付、账户管理、商圈优惠、金融个人财富管理、用户理财社区等功能,招行还首次在APP内推出了“网点线上店”模式,这被招行诠释成“将网点搬到线上”。
什么叫网点线上店?不是单纯把基础服务搬到线上,而是招行本地化服务的线上窗口。通过APP内的分行城市服务专区,每个分行可以在上面定制自己所在当地的运营服务,比如发布一些个性化的资讯和营销活动等。网点还可以邀请周边的商铺入驻平台,形成以网点为核心的一个商圈。
这样下来,商户成了网点的小微客户,银行给商户导入潜在消费者流量,消费者用一个招行APP就可以解决金融和非金融的各种需求,会是一个三赢的结果。

建行:
开了国内第一家无人银行的建行,在智能化布局上也是遥遥领先,人脸识别、无感支付、无感停车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建行着力打造的智慧银行,充分体现了对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
智慧银行对周围三公里内的所有支行和网点进行信息流实时监控,包括业务种类和交易时间等信息。
客户走进网点,银行就会对其基础信息、存量资产等进行初步画像,再根据客户交易特征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和经营。
建行的智慧银行实现了客户经营数据和生产系统数据的整合,在深圳分行试点后,仅四个月该行的个人存款激增了几千万,对公存款激增了十余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达到35%。
银行网点的智能化转型是一个多方共赢的过程,唯一看起来不太有利的就是原先的柜员了。不过现在很多银行都在给柜员做转型培训,不管是心态、意识还是技术。很多人会由原来操作性、事务性的工作渐渐向管理型、销售型岗位转变。
(部分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