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诗歌,共享。读书

李白和王维为什么没有互加微信?

2019-03-20  本文已影响5人  桐话不都是骗人的

                                              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

                                                                                                                         ——题记

最近几年,杜甫特别火。作为李白的脑残粉加小弟,连他们之间的关系最近也被深扒,朋友圈里流传着他们的感情戏。

他们的感情是很明朗而热烈的,杜甫对李白是感情从不遮遮掩掩,不然不会在朋友圈写下了那么多的露骨的情诗,光看题目就面红心跳,翻译过来大约就是:

《李白我想你》,《李白我很想你》,《我写着写着诗就会想李白》,《李白我们一起去找小范吧》,《如何评价李白的酒量?》,《春天我想李白啦》,《冬天我想李白啦》,《世界尽头,我想李白》,《李白我梦见你了》,《写给李白的诗》,《那夜,一起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出于礼貌,李白只给杜甫写过三首诗,分别是:

《阿杜,别闹》,《杜甫,我在沙丘城》,《杜甫再见》

如果关于他们的感情,下一个结论的话:杜甫对李白是真爱,李白对杜甫是真不爱。

你知道,在盛唐牛人乱入的诗界里,杜甫是排不进号的,李杜的名号是后世才叫起来的。在当时,杜甫一只是个小角色。而且十一岁的年龄差距,毕竟是个坎儿,看看王菲和谢霆锋就知道了。

当然全是玩笑了,两个人的友谊的纯洁的,两个人都是纯爷们儿,纯直男,不像后来的小白和小元,是玩真的。

盛唐时期大约只有一件事是最扑朔迷离,百思难解的:为什么几乎有着同样的生存年代的(几乎同年生同年死),同样的知名度的,同样领域的大V——李白与王维在朋友圈几乎零互动,也从来没有在各自的朋友圈里提及过彼此,各种迹象表明他们自始至终根本就没有互加微信

你们不是说“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么?你们不是说英雄往往惜英雄么?事实上正是圈子相同,才往往有那么一些人相互完全瞧不上;英雄和英雄之间也往往只是大英雄惜小英雄,老英雄惜少英雄,男英雄惜女英雄……真正的同样牛逼的大英雄,往往相互看轻。

长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在大唐的盛世里也许是寻常不过的一年,而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回过头去看,对于唐诗界来讲,那绝对是最不凡的一年:李白和王维这两位同时降生人间。虽然一个出生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碎叶城),一个出生在显赫的山西王家。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即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陇西李氏(今甘肃省东南部)、赵郡李氏(今河北赵县)、荥阳郑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

而王维的母亲,就生在博陵崔氏。

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很显然,李白是散养长大的,而王维从小就接受了正统的素质教育。虽然家族在唐太宗时期就日渐没落,但是贵族的那份高贵永远流淌在他的血液里。

王维的爷爷叫王胄,曾是宫廷里著名的乐官,王维继承了超强的乐感和音乐细菌,日后证明确实他是凭借音乐选秀自弹自唱一首创作歌曲而出道的。

王维的母亲是一名画家,而且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是当时著名的高僧大照禅师的弟子。虽然在王维九岁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并且家道也一并中落,王母却从来没有间断过对几个子女的培养,她遣散了家奴,变卖了家产,回到山西运城的娘家,靠着卖刺绣和画作,补贴着家用,并且一路培养出了大诗人王维和大文人王缙两个出色的儿子。

十五岁,是李白和王维在两个不同世界,同时展露锋芒的重要时间点。

那一年,李白学会喝酒,剑术已经出神入化,没事在朋友圈写点诗赋更是被频频转发,也开始接受道教,打着信仰的旗号开启了西区欢乐自助游。

那一年,王维踏上了京城应试之路,来到了东都洛阳,雄姿英发,写下了“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一个一路北上,一个一路西行。一个豪爽地写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个感性地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都交了几个不错的兄弟。

原生的家庭,给了李白道教的逍遥与自由,给了王维佛教的平静与空冥。

在李白游山玩水的那几年里,王维开始走红,就从他二十一岁来到长安开始。他们人生里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共同好友出现了,还是一个女的,她就是:玉真公主。

唐朝的高考制度还是流行推荐入学的。凭借一首自弹自唱的《郁轮袍》,王维彻底征服了面前的玉真公主,同时还有岐王李范。那个才华横溢,全能型唱作偶像一时风光无两,阳光明耀,白衣翻飞,那小子真的很帅,玉真公主的心不能不为之所动。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魁天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他是721年年度风云人物,有颜有料有后台的状元郎。

他的《红豆》开始在天下传播,这时围绕在王维身边的人是高适,崔颢一众名流,当然还有著名的音乐教父李龟年。

李白那几年并不太搞创作,只是偶尔在知乎上回答几个问题:《喝了酒爬山是怎样一种体验?》,《如何评价南齐诗人谢眺?》……

王维并没有风光太长久,很快他就被黑了,并且被黑得莫名其妙,因为排练宫内舞林大会的时候不合规被飞行检查了,于是被发配到了济州去管粮库,注意:这里的济州不是济州岛思密达,而山东济宁。一个堂堂的大诗人,大音乐人,中国好歌曲三强选手,大画家,竟然去管粮库,那是年轻的王维内心第一次崩溃。

至于是谁黑得他,他始终都不明白,其实我们不妨大胆的揣测一下,或许是一个女人,就是她,因为那几年,小王结婚了。

此时西区的李白则遇上了他和王维人生中第二个重要的共同好友,这个人就是田园文艺老青年孟浩然。

孟浩然比李白、王维大十二岁,那个时候没点特长还真不行,没法参加任何选秀,混了几年一不小心就三十好几了,38岁这年遇见了26岁的李白,从此成为了莫逆之交。其实后来孟浩然跟王维的关系也特别好,可见男人之间所谓的好朋友也并不比女人口中的好朋友好多少,只是比普通朋友好那么一丢丢吧……

孟浩然问李白:你有没有王维的微信?

"没有,就那个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

“是啊,挺牛逼的啊,特别想去长安认识一下,不过听说最近被撸下来了。”

“他那诗不爽快,估计人也爽快不到哪里去,酒量应该也不行。甚么‘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真矫情。”

“哈哈……”

从古至今,总是如此,很多人有着相熟的共同好友,却彼此形同陌路,因为你就看不上我吹牛逼的样子,我也就看不上你又端又装。

王维一生也不会写什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金还复来”,四十来岁吹牛逼的时候,几乎仿佛真的忘却了自己三十来岁潦倒的模样;

李白一生也不会写什么“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整个人都不实在,一边吃斋念佛,一面功名道德。

换句话说:这两位的三观太不一样了。

而真的让两个无论如何都避不开的男人一生都成功避开的,一定是女人。

她就是玉真公主。

比李王二人大8岁,是唐玄宗的亲妹妹,一生未嫁,信奉道教,是当时文艺界最著名的星探,王维和李白的入宫与盛名天下都与她的举荐不无关系。

初见王维时,二十七八岁的玉真公主,是动心的,她的心里眼里全是那位身骑白马,佩花游街,琼林赴宴的王摩诘。而王维贬官离京后,一去就是十余载,这些年里她潜心修道,直到在终南山遇见了三十岁出川而来的李太白。

上次写李商隐的文章中说过,唐朝很开放的。尤其是道教修行,有自修,有男女双修,比如今大学上自习的尺度还大。

开元十七年,而立之年的李白遇见了熟女玉真公主,而当时的王维刚刚正沉裹在妻子难产,和爱子双双离世的悲痛之中。两个人应该是在青城 山(岷山之阳)相遇的,一见面李白就整了一首见面礼,他对玉真公主说:此情此景,我忍不住要赋诗一首——《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这写的肯定比王维唱得都好听,你想一想王维十年前见玉真公主时写了一套什么玩意啊,看题目就感觉跟人家姑娘逼着你写的一样,“快,夸我美”: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缘谿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查。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通篇的景物描写,完全的言之无物,顾左右而言它,算是王维史上发挥最不佳一诗,玉真公主内心肯定是打了个两星差评。作文写不好,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有一个人去看郊区看粮库,有一个人很快就住进了玉真公主终南山别馆。有些事情,高下立判,我不说你也明白。

你可能会说:你凭什么这样污人清白?

那么,我就随便给你举两个栗子吧。

玉真公主跟两位应该一直是不清不楚的,李白被“赐金放还”的时候,小主简直是快要以死想逼了,告诉玄宗哥哥这是不打算让她活了,要是李白走了我也就不回来了,我就出去当一辈子女道士。结果李白真的就被赶走了,玉真公主也就真的跑出去当了一辈子的女道士。最后在敬亭山修炼终老,而李白终老在哪呢?就在敬亭山下的当涂县。更不要忘了诗仙的那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至于老李相看两不厌到底是不是山,就不知道了。

那王维呢,诗里那么多的“静”,那么多的“空”,那么多的修行,应该是清白的,呵呵,有个故事你仔细琢磨一下,此中也有蹊跷。

王维辞了粮官在长安闲居了七八年,其中开元十七年,折合成公元是729年,也就正巧是玉真公主见到李白的那一年,发生一件大家都听说过的事。这一年孟浩然来长安想找猎头推荐进朝廷,一直也没有成功,正好认识了在长安闲居的王维,此时距离上次认识李白时谈起王维的那段对话已经过去了三年。这时的老孟已经四十一岁了,但是跟小王一聊非常投机,于是三天两头的往小王家里跑,有一天两位正聊着,突然唐玄宗驾到了,后面的事情众所周知,孟浩然竟然吓得钻到床底下去了。唐玄宗发现后,不但没有生气,还一起聊了一会诗词,而蹊跷就在这里。孟浩然来京城就是为了找工作的,现在总经理突然出现了,应该高兴还来不及,为啥要藏起来呢?再说王维当时连个官职都没有,皇上突然过来检查什么工作?

各种迹象在指向一个事实:王维的这个住处,玉真公主常来,哥哥是来找妹妹的,可惜扑了个空。而孟浩然之所以往床下钻,只能说明他该知道都知道了。

之后的王维三十年终生未娶,最后余生归隐山林,潜心修行,曾在晚年写过一句诗:“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不知摩诘言及的伤心事是何事,应是修行之人念及亡去的妻儿的,几多忏悔罢。

归结一下:王维应该真的在玉真公主心里,玉真公主应该真的在李白心里,李白呢,应该真的在杜甫心里吧。对了,在长安的时候,晚十几年出道的杜甫成为了王维和李白生命里第三位重要的共同好友。

你可能还会觉得,那他们两个都在一座城里混的文艺界大V,有着那么多共同的好友,同样的圈子,大家一起抽烟喝酒,吟诗作对,总有一些聚餐啊,组团旅游啊,K歌啊逃也逃不掉吧,难道就没有被拉进过同一个微信群么?会不会很尴尬……

答案是:当然有啦,非常的有。

开元十八年,老前辈贺知章经常拉了李白、张旭,李适之,崔宗之等几个人一起撸串喝啤酒,后来干脆建了个群叫“饮中八仙”,但这个群里就没有王维。

开元十九年,又一个老前辈,资深猎头,举荐王维二次入宫的张九龄,闲余之时就多次邀上王昌龄、王之涣和王维等几个大V一起在城郊的渭河之滨饮酒作诗,微信群里也从来没有拉进过李白。由此可见,王维也是喝酒的,酒量不但可以,劝酒也可以,不然怎么会写:“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宝二年,王昌龄,裴迪,王缙等人组团自助游,微信群名叫”青龙寺悬壁写诗赛“,拉进了王维,也没有拉李白。

天宝三年,老贺提出辞职归隐,皇上同意后,当时就邀请了圈子里几个政府领导和文朋诗友晚上聚餐,微信群名叫“最后的晚餐”,其中群里就拉进了李白,并没有拉王维。

……

大家心里都有数,这两位同年出生的兄弟,真的永远不能同框。

至于个中原因,一千多年前的那些桥段随着岁月流逝无处可考,李白和王维终其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见面或交往的记录,哪怕是一丁半点,也没有记载。这无疑是大唐诗史及至中国文学史上一桩最有魅力的一段公案。

也许六十一岁的王维,六十二岁的李白在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有那么一丝遗憾,时而模糊,忽而强烈:我的朋友圈集了那么多的赞和评论,好像总是缺了点什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