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三十之二
在电影《师父》里,我以为的最有意思的情节莫过于,师父和师娘在车里,确定结婚后的那段讨价还价的对话:
师娘:一个月陪我逛一次街、吃一次螃蟹!
师父:住贫民窟,得像穷人,逛街,不买东西;螃蟹……
师娘:天津九条河,螃蟹比大米便宜!
师父:螃蟹……管够。
这段对话,配合着小宋佳和廖凡复杂又期待的表情,把彼此矫情和趣味气息浓烈的生活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矫情的是人生,趣味的是生活。这部电影,值得看九遍;哪怕只是为了学装逼。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明明是用来给那些心存未来期待的人打气用的;但大多数时候,喜欢引用这句话的人,往往是容易自我妥协的人。毕竟大张伟老师也信誓旦旦的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人过三十,最容易获得的一个能力就是心安。这种心安来自于成家立业后的责任,来自于身体机能稍显衰退后的自然心态,也来自于似乎看破了很多世事,于是成了佛系。
心安来自于开始面对和正视真实的生活了。你矫情也好,趣味也罢,总归要回到螃蟹和大米哪个便宜这件事上。
但把螃蟹做成什么样,是粗暴快速的吃,还是优雅的起八大件,其实就说明了你对生活的态度是苟且还是诗和远方!
人过三十,最容易获得的一个情绪就是焦虑。这种焦虑往往不知道从哪里来,因为算来算去,似乎比上不足比下也有余;因为想来想去,似乎世界尽在我手又不在我手,可求而不可得。
有来深圳很多年的朋友说:喝醉的时候,感觉整个城市都是自己的,清醒的时候,看着镜子里自己的脸,感觉整个自己是被这座城市抛弃的。
于是我问:那是啥感觉?
“就是即使被抛弃,但似乎只要自己不放弃,那就有希望的感觉。”他说。
人过三十,最容易获得的一种感官反应就是忽略。你会去点赞那些每天清晨跑步的朋友,你会留言赞美那些坚持每天扇贝打卡的朋友,你会去表扬某某做的菜卖相很好。
但唯独你自己不会去尝试,因为前三十年的不坚持,给你的教训是,那些正能量的好,保持接触就好,何必当真。
于是这些心安、焦虑、忽略,组成了人过三十这个年纪,在社会生存层面独特尴尬。
尴尬了,咋办?
这里要明白的是,尴尬的生活,才是矫情和趣味得以展现的生活。不然廖凡演的师父作为一个门派的未来,何必为了徒弟打生打死;不然宋佳演的师娘从最开始的交易婚姻,何必成了最后的一往情深。
避免尴尬的首要,就是面对它,认识它,而后解决它。这是任何解决任何问题的流程公式。
道理,一看都懂。
但人,最怕的其实不是心安至处处妥协、不是焦虑到对未来充满绝望而跳楼、也不是忽略至最终不知道该做什么合适。
最怕的,其实只是丧失了自我赋能、自我担责、自我追求的正能量坚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