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故事里的人

2016-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琳宝宝杰哥哥

有人说,喜欢听故事的,往往都是活在故事里的人。最近也许因为天气的原因,总感觉心情莫名的烦燥,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加之一个人在这异地他乡,为了生活而碾转奔波,然而每次电话回家却也只能报喜不报忧。可能有人会说,这是成熟的表现,但如果可以选择,多少人会像我一样,宁愿做君特《铁皮鼓》中永远不会长大的老男孩?无所谓逃避责任、无所谓消极悲观……只是单纯地想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安静的角落,可嘲讽的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一个人,孤单已是我最富有的东西。之前很喜欢王朔在自序里的一段话: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在前面,只要不停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也许这只是在说他自己,但细想,这不就是人群中的你我他么?小的时候以为吃到一毛钱两颗的糖是幸福,直到有一天看到邻居家的小孩在吃巧克力;初中时候觉得同学骑脚踏车上下学很酷,死乞白赖让爸妈买了一辆后,才发现已经有人骑助力车了;大学时候看到男男女女手牵手,以为那就是爱情,毕业后才发现曲终人散,多少恋人已经各奔东西……我们永远在与别人的比较中疲于奔走,人生而自由,多少人却飞蛾扑火般躲进自身构建的牢笼?正像王朔所说,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往前又是一片空白……

有人说,成长更多的无奈,只是慢慢意识到自我的平庸,未发生的就有无限的可能性,一旦发生便成定局。你没有如愿成为科学家、发明家、宇航员,更没有宝剑、千里马陪你闯天涯,侠骨柔情根本填不饱肚子。但其实我并不是来寻求安慰,生活中的我非常开朗乐观,一个稍微有点强迫症的理想主义者而已。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想想也是啊,只能通过文字来发发牢骚。前阵子看罗辑思维,老罗提到在一本写人工智能的书里,科学家在研究如何可以让机器人拥有人类的情绪?最后得出结论是关闭其一部分认知。推此及人,人的各种负面情绪,不也只是能激发正能量的认知大门被关上的结果吗?你让自己觉得愤怒,你只是关闭了冷静,不冲动的认知;你让自已觉得悲观沮丧,你只是关闭了快乐、幸福的认知。一叶障目,泰山不见,为何要让最美好的东西留在最深的过去,生活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吐槽完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