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放风筝也是清明节的习俗。
而踏青也是一样的。
扫墓也是。
还有等等……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而清明节也有注意事项:
一、清明时节祭祀活动增多,大家可以到正规的场所进行祭祀,并使用鲜花、植树等文明方式寄托哀思,减少明火祭祀,降低火灾发生概率。
二、山林、树丛中枯叶等可燃物在明火燃烧前一般会经历长时间的阴燃,很难被人发现,祭祀人严禁随意丢弃烟头,不要携带、使用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险品,防止因烟头、烟花爆竹余热引发阴燃而导致的火灾事故。
三、在路边、小区等处焚烧香烛时,要注意远离窨井和易燃、可燃物,防止燃烧残留物飞火引发窨井可燃气体爆炸以及易燃、可燃物起火燃烧事故。
四、在山林、荒野、农田焚烧香烛时,要注意提前圈占、保护焚烧位置,防止火星引发大面积起火燃烧事故。在燃烧过后,要对残留物进行浇水、覆盖等处理,确保残留物彻底熄灭后才可离开。
这些都是清明节的习俗,让人一见就想玩,可真是欢乐啊!也有一些注意事项,但也让人十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