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孤独者
文|JKCP
鲁迅通过魏连殳诉说了孤独,而魏连殳说简单了,文中一句话就能概括,“一生缩在眼前了,亲手造成孤独,又放在嘴里去咀嚼的人的一生”。可当我们放在嘴里仔细咀嚼,却又“快活极了,舒服极了”。
一、
魏连殳是一个从旧时代过渡到新时代的一批过渡者中的一员,思想解放,可是被现实束缚的人。“他很有些古怪,所学的是动物学,却到中学堂去做历史教员;对人总是爱理不理的,却常喜欢管别人的闲事;常说家庭应该破坏,一领薪水却一定立即记给他的祖母,一日也不拖延。”孤独由此而生,同时,孤独不光来自精神世界,也来自环境。内心孤寂,处世失落。一个“异类”,遭到人们排挤,对寒石山的族人来说,他是外国人,是“吃洋教”的“新党”,是S城的“遗弃者”。
不过,他与《在酒楼上》的吕纬甫不同,“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魏连殳选择了另一条路。是新路吗?好像不是,像祖母走过的那一条老路。如他自己所说:“我虽然没有分得她的血液,却也许会继承她的运命”。他的虚荣,将自己与周围隔绝了起来,病态地应对这生活的不如意,最终丧失了理想,破灭了信仰。
独头茧的丝是哪里来的呢?魏连殳将其归结于旧时代封建环境的迫害,真的是这样吗?不尽然,其实那些丝的来源正是他自己,是他自己的隔绝,作茧自缚。即使成了战败者,可是强烈的虚荣心,也让他不信命,这时报复社会成了他认为最合理的出路。他投降了,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他“做了杜师长的顾问,每月的薪水就有现洋八十元”,曾经那个荒凉的客厅,现在“这里有新的宾客,新的馈赠,新的颂扬,新的钻营,新的磕头和打拱,新的打牌和猜拳,新的冷眼和恶心,新的失眠和吐血......”,连小孩子都不放过,“孩子们要他东西,他就要孩子们装一声狗叫,或者磕一个响头......”。
他真的快活极了,舒服极了吗?他真的是为了活下去才如此的吗?这些不过是魏连殳在自欺欺人罢了。他不能忍受的,迫使他改变的仅仅是他的虚荣自尊的被凌辱和可怜的优越感。从他向黑暗投降那一刻起,他就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为了活而活着,在自我摧残中孤独的死去。
二、
虽然魏连殳与吕纬甫经历不同,但这篇小说的结构和吕纬甫却有点相似,吕纬甫绕了一个圈子,这篇小说中也有圈子,有一个关于生死的循环,“我”与魏连殳相识一场“以送殓始,以送殓终”。
第一个“送殓”是送魏连殳的祖母葬礼上,族人们都认为他这个承重孙必定将有一些反常的表现,不料魏连殳对葬礼仪式和繁琐的习俗竟全然不作抵抗,只是照旧全做,葬礼完毕后,当众人竟有些“怏怏地”时,他却突然流下泪,“接着是失声,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惨伤里叫夹杂着愤怒和悲哀”。而第二次则是为魏连殳送殓,一条土黄的军裤穿上了,嵌着很宽的红条,其次穿上去的是军衣,金闪闪的肩章,脚边放一双黄皮鞋,腰边放一柄纸糊的指挥刀,脸旁是一顶金边的军帽。极力想将封建束缚摆脱的人却在封建旧俗中入葬,这是多么的可悲啊。“他在不妥帖的衣冠中,安静地躺着,合了眼,闭着嘴,口角间仿佛含着冰冷的微笑。冷笑着这可笑的死尸”。魏连殳和他的祖母都是孤独者,都是那个时代的可怜人。
小说还有一个角色很重要就是“我”申飞,关于魏连殳的所有故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其实,我认为这篇小说就是鲁迅在与自己博弈,魏连殳就是鲁迅,同是接受新思想的现代知识分子,学习生物,却教授文科课程。魏连殳也爱书,给杂志投稿,被人散布流言,遭受人身攻击。小说中的那个“我”也是鲁迅,鲁迅在彷徨中想找寻正确的道路,于是魏连殳和“我”就成了鲁迅的“天使和魔鬼”,两种不同的道路出现在鲁迅眼前,鲁迅在他们两个人中间进行着抉择。直到小说的最后,鲁迅终于做出了选择,有了自己的方向,“我”在魏连殳的葬礼上也隐约听见了长嗥,“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这一次,是鲁迅为心中那个在“歧途”中的自己而心痛,用这篇小说对走向“歧路”和“穷途”的知识分子的灵魂,表达着深切地同情、理解、探索和解剖。同时,也让他在其中看清了自己,对孤独有了新的认识,找到了接着反抗旧时代和解放思想的动力与道路。
三、
魏连殳真正成为孤独者,走向孤独,是在他当了“顾问”那个时候开始的,真正的孤独是心的孤独,是灵魂的孤独。当魏连殳心中有信仰的时候,他不是孤独的,即使贫困无依无靠,可内心有依靠,而真当自己能不再为生存犯愁的时候,物质生活围绕着他的时候,他的精神世界早就没了支柱,“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
不过,魏连殳最终是胜利的。他不能忍受躬行黑暗的这种生存方式,用自己的死做出最后的反抗。虽然魏连殳的肉体死亡了,失败了,可他的灵魂终迎来了一场胜利,一场可悲的胜利。
放在当今,就我而言,我认为魏连殳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一方面要怪与周遭环境的排斥,还要怪的是时间,时间走得慢了那么一点。然而也因为错的时间,让他在我心里成了一面旗帜,像一个标杆,时刻在警示着我们。魏连殳这样的孤独者的理想失落是知识分子和整个社会的悲剧,他们立足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注定成为悲剧,而孤独者的悲剧必然是落后的社会所造就的。史铁生说过一句话:“孤独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来冲涌出来,便渴望有人呼应他,收留他,理解他”。在这篇小说里,鲁迅还是一如既往的在描写“看客”们,旁观者们,在表达着对他们的讽刺,而孤独者的出现就是鲁迅在鼓励人们去摆脱“看客”,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还会导致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像魏连殳这样的孤独者前期的时候就是这样,渴望有人能去呼应,收留,理解,可是旁观者的冷漠,无动于衷,最终让魏连殳黑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只有唤起普通民众的觉醒,摆脱“看客”,多给像魏连殳这样的人一点理解,包容,孤独者才能走出内心的孤独,才不会落到如此下场。
结语:
孤独并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要在孤独中失去了方向,不要让孤独中没有希望,不要从孤独看不清自己的模样。
PS : 选修课成绩出来了,这门课也就此画上了句号。可能接下来不会这么频繁的读鲁迅的作品了,不过还是会常联系的。能选到这门课是我的运气,崔荣老师是与我想象里的大学老师最接近的那一位,博学又充满朝气,语言是那么有魅力,遇见您,真的是最美的风景啊。最后的最后,我想留下老师公布成绩的时候对我们所有说的一句话,它成为这学期我写下去的肾上腺素。
“亲爱的们,最最希望的,是我们都有自己的立场、想法、认知和坚持,而这些的获得,离不开独立精神与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