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

中专生访谈录

2018-04-11  本文已影响4人  老燕樗言

中专生访谈录

问:中专生维权?维啥权?

答:二十年前,一群成绩优异的同学考入中专,依情、依理、依法包分配,却未分配,悬而未决长达二十年。

问:为什么不分配呢?

答:国家出台政策,取消分配,地方政府错误地解读政策所致。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出在哪呢?

答:国家取消分配的政策本身没有错,毕竟教育改制也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大势所趋。问题是,国家的取消分配政策出台的时间是1998年,很多地方招生依然是原来老的那一套,毕业时却直接用新的就业办法。

依照文件精神,取消分配对应的学生应当是1998年(甚至更晚)新招录的学生,而我们恰恰处于过渡时期。也就是说,我们是“包分配”政策前入校的,却遇到“不包分配”政策出台后毕业。

问:也就是说,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用“一刀切”的方法处理当年的学生就业问题,统统不予分配?

答:对的。依文件,“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是最合适不过的做法,然后事件却是一刀切。这令广大学生很痛心!这也是我们维权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问:还有其他原因吗?

答:有的,而且不少。一方面我们依政策当予分配却未分配;另一方面,我们的岗位、编制其实很多早在入学之初就已纳入政府工作计划之中,当局部分人员却以各种形式侵占我们的编制,以其谋取私利、中饱私囊。

问:还有这事?这是个别现象,还是各地普遍存在?是你们臆断,还是你们已经掌握了有力的证据?

答: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我们持续维权。这种现象绝非个案,已经揭发的全国普遍有存在,这个现象各地都有相关的官方报道,绝不是我们的推测。还有很多藏在冰山之下,未能揭露出来。我们维权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央反腐的一部分。

别跟往事干杯了, 往事都快吐了

问:你们含冤二十年,我用“含冤”一词不为过吧?你们家人、亲友如何看待你们呢?

答:用“含冤”一词肯定不过分。说起来挺悲惨的,曾经我们一个个都是父母、同学、老师眼中的学霸,都是天之骄子,父母、老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如今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真是愧对父母、愧对老师呀。不但如此,还成了周遭的笑柄,常听村里人背后拿我当反面例子,“你看XXX,当年那么会读书,到头来还就是混成这样?读不读书无所谓了。”想想都很心酸......

废弃的人生

问:你们成了“读书无用论”的活生生的案例了。

答:是啊,不甘心啊!农村子弟,当年考上个中专可是风风光光、光宗耀祖的事件。如今只能感叹生不逢时啦。

问:当年未分配的同学还有多少在坚持维权呢?

答:不多,绝大部分另谋职业混得差强人意,也有同学混得不错的。坚持维权的也就5、6个吧,观望的估计有不少。

问:各地有没有类似的维权行为?

答:有呀,肯定有,不少呢。当年中专生队伍还是蛮大的,以各省、市100所中专院校计,每所学校数百、数千人不等,保守估计涉及的群体人数有百万之多。各学校哪怕是有百分之一的同学在坚持维权,也有上万人吧。

问:维权之路不容易,害怕吗?最担心的是什么?

答:维权之路肯定是坎坷的,最担心的起初是消息走露,被截访、被喝茶、被软禁。现在不怕了,因为当局更怕。哈哈!

问: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答:最大的心愿当然是给我们分配,重新认定我们的身份了。补偿也行,安置次之。

问:你觉得如果安排某个公益性岗位,你能胜任吗?

答: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定歧视性,中专生或许现在是低学历的代名词,可在当初,中专生是毫不逊色于大学生的,统招中专生的含金量问问40岁以上的人,没有不知道的。所以,不是能不能胜任的问题,而是有无必要去做。当局这是典型的怀疑我们的能力,中专文凭也许很低,但当年中专生的学习能力不会比当下985大学生差。你说我们能胜任吗?

问:抱歉。因为现在政策是逢进必考,政府目前承诺给予你们从事公益岗的考试,相信能够解决一部分同学的当务之急。当然对于你们这么多年的损失与代价这种补尝是毫不足道的。

答:谢谢。我们更需要的是还原事件的真相!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