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思维导图的理解
我与思维导图的第一次“相见”。其实我挺早接触记忆法、思维导图、快速阅读等一些脑力提升类方法,2015年春节除夕夜我没有看春晚直播(最后看了录播),而是被一档热播的综艺节目吸引——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在欣赏脑力选手的精彩表现后,当时真的幻想自己也能当一名记忆大师。由于认知不足,一味追求记忆术,很多时间都荒废在寻找编码和房间图片的收集工作上,真正去开动大脑加强记忆又力不从心,毕竟不是天才也没有必要死磕大脑,跟自己过不去。
当参加这门课后,我完全改变了以往的想法,抛开旧杂念,我希望跟着这门课的节奏,认真听课与作业、课后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已经成立小组讨论群,期待思维的碰撞!
现在,我想回答自己提出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学思维导图?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本能”吧,自己对于新鲜事物总是本能地产生兴趣,想一探究竟,只是当时来得快也去得快,以前只是浮光掠影,现在是真枪实战。
其实我们生活中一直都在使用着类似的可视化工具,只是我们没有当做方法,比如手机备忘录记录信息、打卡软件图片分享、书本上的结构图、还有考试手册里的思维导图,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味地追求“记得住”而不是记得牢,时间久了也就忘了。如果不能稍微专业一点地学习思维导图,很多时候都是在做无用功。思维导图有手绘和软件两种作图法,电脑作图简单便捷但是不如手绘更加深印象,也不如手绘促进思考,我来这里主要是想让自己静下心绘制几幅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好作品。
这门课是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我虽本职工作不是教师,也没有从教的经历但我现在工作之余会在MOOC以及其他平台进行学习提升,使用思维导图能够辅助自己更高效地学习与复盘,当作教学方式来应用可以让我转换视角,学习更多教育行业的新鲜知识。
第二个问题,我在思考或学习与工作问题解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先说说自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工程管理以及项目管理这一类行业涉及到的知识面其实很广泛,自己刚工作不久就接触到法律法规、技术资料、施工图纸以及现场踏线、工地巡检等实际问题,与人接触的地方还需要口头与书面表达,撰写会议纪要、周报月报、年度总结等等,说说现实,大部分情况都没有使用思维导图而是每天的线性化文件的整理工作,很多时候都是浅层记忆,到最后总结了还需要翻看之前的材料才能想起。因为工作中强调去记忆的内容较少主要还是运用,经过一段时间自己找准了方向,减轻部分工作量,增加一些学习计划,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一些平台课程的感受是,很多经典的课程值得借鉴理念与方法,也需要用好可视化工具辅助理解,自己思考问题要么思维枯竭,要么“灵感大发、文思泉涌”,但这只是假象,发散点多难以聚合收拢,我需要针对一个一个独立的话题进行小范围的思维训练,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
第三个问题,思维导图可能会在哪些方面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思维导图在工作场景中的运用广泛,除了日常整理思维、记录信息,社交场合与会议发言也能起到很好的展示效果。特别是整理会议纪要与现场调查文字撰写,如果很好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训练,这些工作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加小组沙龙,线上分享会可以用思维导图带动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
我目前工作之余参加过微信的一个线上沟通训练营分享会,自己第一次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整理内容分享讨论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只是当时自己更多地是展示内容而忽略形式,导图制作分支过多,欠美观影响视觉体验,这也是我现在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当然思维导图在教育行业的作用不仅仅是提升教师与学生个人能力,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看到了教育行业的巨大变化,思维导图的运用越来越全民化,期待在这里提升新思维,合作促共赢,感谢慕课,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