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文苑散文成长励志

童年的味道A(城东篇)

2019-01-08  本文已影响173人  肖秦

              童年的味道A(城东篇)

                    (009)

      近日在简书里看到书友们回忆童年生活,引起了自己的思絮。尽管童年的生活苦乐相伴,我们也要善于发现乐趣,寻找生活中的美。童年就像一幅画,我们就是那些画笔,画出绚丽多彩的童年,这里流淌的纯真与甘苦,总会使人产生难以忘怀的回忆。

      童年留给我记忆的源头,开始于豫西的一个小城。父亲在小城火车站西边,义马矿务局下属的一个国营煤矿跃进煤矿职工子弟学校里教书,儿时记忆中的学校特别的大,是个完中,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清一色的青砖青瓦,一共有五个院落,超级版的四合院。大门在北边,进门一个院落,这是初中部。紧邻的东院便是高中,以一排教室隔开。南边自西向东一字排列着三个院落,构成了小学和后勤部。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紧邻学校的南墙,东连火车站,西接矿区。我的家就在校园东南角的东院里,门前有一个锅炉房,老师和家属们提着暖瓶天天来打开水,人来人往非常的热闹。那时自己还小,不够入学年龄,整天在校园里东游西逛,感觉校园非常的大,这里是小伙伴们的乐园。

老师们大都住校,小伙伴们挺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游戏。放学后和节假日,学生们一离开学校,这里便成了我们的乐园。一窝蜂的跑进了教室,扮起了老师和学生,讲台上扮老师的指手划脚,唾沫星子乱飞;台下扮学生的一个个正襟危坐,听得津津有味。坐不了一会儿台下的便涌上讲台,追逐起了"老师”,一个院子接一个院子的跑,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玩的游戏可真不少呢:捉迷藏、追小偷、滚玻璃球、跳大绳、踢键子、跳皮筋、老鹰捉小鸡、爬树、拍“三角"、砸“面包”(捡烟盒叠成三角形、面包状)、滴杏核(砖上放一杏核,人人手拿一杏核,瞄准滴中砖上的杏核并滚落地上者为胜,当年小孩子的衣袋里总是装着一兜杏核、桃核)……有一种名叫“三窑虎"的游戏,男孩子们百玩不厌:地上挖三个小坑儿,先伸手“石头剪子布"决出先后顺序,手弹玻璃球一个坑一个坑的弹入弹出,到终点即冲关成功,失败者坑内的玻璃球则归为胜方。我们总喜欢趴在地上,玩得乐哉悠哉,一身泥土弄得泥猴一般。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总有玩不完的游戏,说不尽的话儿。在大人们喊着各自小孩回家吃饭的催促声中,恋恋不舍的跑回了家,少不了一顿训斥,端着饭碗埋头飞快地扒饭。

晚上,忙碌了一天的大人们纷纷来到校园南边“中院”的会议室中,等着管后勤的小董老师打开电视,电视挺大,记不起多大码了,黑白色的,全校仅此一台。上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前夕,社会上物资贫乏,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很底,业余生活非常的单调,晚上大都会聚在单位的会议室中看看电视节目。这里也是孩子们的乐园,三三两两在宽敞的房子里打打闹闹,爬上跳下。在大人们的吆喝声下,乖乖坐在宽大的连椅上,盯着屏幕,似董非董的看起了电视……

校园“西院”里有一棵柿子树,长得枝繁叶茂,到了秋季,树上便挂满了硕果累累的又大又红的柿子,像一盞盏小红灯笼挂满枝头。不过,很少有人去摘那又红又大的柿子,因为它长在厕所里,还是女的。来此方便的行人,只能抬头望望那一盏盏通红的小灯笼,一笑而去。记得小时候父亲买了一窝小鸡娃儿,打算养大了下鸡蛋。看着一群毛绒绒叽叽喳喳、跑来跑去的活玩具,我兴奋极了。一会儿摸摸这只,一会儿抓抓那只玩个不停。父亲有事外出交待我们仨看好小鸡,我们高兴的答应着。后来哥哥姐姐也出去玩了,我和小伙伴追着小鸡玩个不停。下午父亲回来了,一检查发现少了一只,大怒,抓住刚回家门的哥哥就打。我们一看担心挨打,跟着姐姐一溜烟儿跑进了女厕所,抱着那棵枝繁叶茂的柿子树躲着,直到母亲来喊方敢出来,回到家父亲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

故乡在中原大地的南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河流纵横。母亲和我的哥哥、姐姐原本住在老家。1975年的夏季的一天凌晨,板桥水库因连续多天的暴雨而崩坝了,洪水滔滔,一路向东,淹没了许多村庄。家里刚刚盖起的三间新房顷刻间倒塌,洪水多日不退,家人随邻居们一起躲到了大土堆上避难,我被裏在襁褓里挂在大树上随风飘荡。洪水退后,村里一片荒芜,全家便随母亲一起迁往父亲教书的地方。

那时父亲一个月工资仅有二十多元,难以养家糊口。母亲便到火车站、矿上煤台上打工,非常的辛苦。舌尖上的味道总是玉米面和土豆的味道,大米白面那可是难得一见。周末我们全家便到粮店东边的河滩边砸石料,把石头砸成一块块小石料,按体积多少卖给公家。自己蹦蹦跳跳的围在大人旁边,把砸好的小石头捡起码在一起。休息时间,哥哥带着我在涧河边玩耍,石头下边抓螃蟹,还抓了一条二三斤的大鱼。可把我兴奋坏了,手舞足蹈,全家人都高高兴兴的,中午可以改善生活了。

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意志坚强的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改造着生活和人生。

那个物资匮乏,缺衣少穿的年代,日子过的艰辛。买东西既要现金,还要票据,粮票、肉票、油票、布票……种类繁多,五花八门。记得上学的年龄,班里有一位家境较好点的同学,衣食行头总能吸引大伙的眼球。一身黄军装,头戴“火车头"棉帽,偶尔从兜里摸出一个豆沙包子,红豆馅儿的,还是白面馒头。有时带来一个两角钱的熟猪蹄,在大眼瞪小眼的同学们面前大啃大嚼,吃得满嘴留油。

那时还没有建市,属于矿区管辖,学校至火车站附近热闹非凡:熟肉店、新华书店、电影院、红旗门市、理发店、粮油店……陇海铁路横贯东西,从街道南边穿过,喷着黑烟震耳欲聋的蒸汽机火车巨兽一般飞速驶来。“赶会”时火车站门前的街道非常的热闹,买东西的,逛街的,接踵而至。街边地摊上的螺丝糖、水果糖,红的、黄的、绿的,五彩斑驳,像星星一闪一闪的,晃动着孩子们的眼睛。连环画书摊更是吸引着小孩儿迈不开脚步,两分钱可以坐在小板凳上看三本。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大家耳熟能详,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如果真能捡到一分钱,那可成为小朋友兴奋的事了。那时偶尔在家里寻到几分钱,便乐滋滋的跑到大街上买几块糖来。

记得有次周末,大人外出,哥哥去上课。我在家中玩,后来在一个小杯子里发现了一把硬币,都是一分两分的。美滋滋的一溜烟跑到新华书店,精挑细选买了本连环画。捧着小人书边走边看,如获至宝。一进门,哥哥辟头便问道:"谁把中午换面条的硬币拿走了?"吓得我一动也不敢动。看到我手中的连环画,哥哥什么都明白了,把我狠狠地训斥了一番……贫困的日子里,生活中的人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然后方是精神方面。

红旗门市,是当时最繁华的门市,店里的商品挺多。有的价格不菲,比如电视机、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小孩子没事也喜欢来店里逛逛。最喜欢和父亲一起去“西井”的矿上办事,父亲骑着单位的"永久"牌自行车,我坐在前边的横梁上,手扶着车把中间,按着车铃,一路颠簸,一路上听着清脆的铃声好奇的看着两边的风景。到了矿院,父亲停好自行车,去机关楼上办事,我则围着“永久”东瞅瞅,西看看,用小手摇动脚踏板,看着后车轮开始飞转……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已办完事回到楼下,还去食堂买了个肉包子递给我,吃得津津有味,父亲站着一边笑着看着。阳光里洋洋溢着浓浓的父爱,照着人心里暖暖的……

有一次外地的文工团来“东工地"的俱乐部演出,各单位发票,员工一人一张。可怜巴巴的瞅着父亲去看演出,我也哭着想去,“不让带家属啊”,父亲一边出门一边说道。走出家门时又走了回来,牵着我的小手一起出了家门。一路上蹦蹦跳跳,异常兴奋,到了俱乐部门口,父亲掀起棉大衣把我藏起来,紧紧抱着父亲的腿,随着他一起走进了大门。兴奋的看起了节目,节目非常的精彩,感觉台上非常的热闹,台下叫好声阵阵。还有一种感觉:一个小孩儿坐在清一色的大人中间,非常的神气。

后来煤矿在小城北边买了大片的土地,建起了农场,工人的家属可以申请加入,父亲也为母亲报了名。母亲在城北农场务农,父亲和我们仨在城东工作上学,我们就有了两个家: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家里添了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农场给我们家分了两间红砖红瓦的房子,屋里宽敞了许多。周一至周六上午去城东的学校上课,周末回城北的农场,父亲开荒种地,我和小伙伴们又有了一片新天地……请继续欣赏《童年的味道B(城北篇)》

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意志坚强的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改造着生活和人生

童年,是一方没有莠草、污染的净土,是一片无遮无拦明朗的天空。这里流淌的纯真与苦乐,勤劳与忙碌,总会使人产生难以忘怀的回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